《西游记》与《封神演义》的宗教思想对比?

内容摘要:作为明代最具代表性的两部神魔小说,《西游记》和《封神演义》在宗教思想上都有自己的倾向。一般认为,《西游记》是围绕着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来展开的,它所表现和包含的更多的应是佛教思想,而《封神演义》一般认为是推崇儒释道“三教合一”,在其中而更推崇道教并且有些抑制佛教。但是去深层次的研读作品,会发现《西游记》其实崇佛而不谈禅,是即披着佛家的外衣却运用道家的精神统摄全书,而《封神演义》却是看似崇道, 实则敬佛,或者说是崇佛胜于崇道。本文将就这一区别进行简单的浅析。

《西游记》和《封神演义》均为明中叶有代表性的神魔小说。作为神魔小说,在满纸荒唐的神鬼妖魔的背后,必然有一定的宗教幻想作支撑,或偏儒、或向道、或佞佛,总要有一定的倾向性。尽管到了明代,三教合一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但其宗教倾向还是难以完全抹煞的。《西游记》和《封神演义》亦是如此。一般认为,《西游记》是围绕着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来展开的,它所表现和包含的更多的应是佛教思想,而《封神演义》一般认为是推崇儒释道“三教合一”,在其中而更推崇道教并且有些抑制佛教。

但是,去深层次的挖掘作品我们会发现《西游记》是披着佛家的外衣却运用道家的精神统摄全书,而《封神演义》却是崇佛胜于崇道。我们借此还可以看到作者的宗教思想及态度。

一、崇佛却多道的《西游记》

《西游记》虽然有明显的崇佛抑道倾向,但其主要目的却并非为了谈佛说禅。相反,讲道的内容更多。在小说中,佛教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哲学思想,更注意以其深邃的哲理来征服善男信女。其修禅成佛的途径,无非就是积德行善、念佛坐禅等等。虽然也有一些释家降魔的护法神将、除怪的法术法宝,但相对于小说中道教的阐释和表现却稍嫌单调。?

《西游记》无论是从小说的回目中屡次出现的内丹学的术语,亦或是通过小说中关于“内丹”修炼知识的描写,我们都不难看出,它在成书过程中受到了道教内丹学的较大影响。例如,小说的三位主人公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在谈及自己成仙经历时,都对“内丹”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仅以悟空为例,他在对黑风山黑风大王介绍自己的不凡经历时,就说“一点诚心曾访道,灵台山上采药苗。那山有个老仙长,寿年十万八千高。老孙拜他为师父,指找长生路一条。他说身内有丹药,外边采取枉徒劳。得传大品天仙诀,若无根本实难熬。回光内照宁心坐,身中日月坎离交。万事不思全寡欲,?六根清净体坚牢。返老还童容易得,?超凡入圣路非遥。”

显然,?小说中主要人物“成仙”与修炼“内丹”有着直接联系,其中对“内丹”这种道家修炼之术的夸耀就不言自明了。?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说上述内容仅仅是说明作者具有一般道教知识背景的话, 那么作者在《西游记》中大量引用“内丹”术语和道教经典,就不能不使我们相信《西游记》中表现出的浓厚道教气息并非偶然。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说上述内容仅仅是说明作者具有一般道教知识背景的话,?那么作者在《西游记》中大量引用“内丹”术语和道教经典,就不能不使我们相信《西游记》中表现出的浓厚道教气息并非偶然。?

如小说第五十回“情乱性从因爱欲,神昏心动遇魔头”中的四首诗词《南柯子》,就出自道教全真派道士马丹阳的《渐悟集》:

“心地频频扫,?尘情细细除,?莫教坑堑陷毗卢。本性常清净,?方可论元初。性烛须挑剔,?曹溪任呼吸,?勿令猿马气声粗。昼夜绵绵息,?方显是功夫。”?

这首诗讲述的是道教内丹修炼时祛欲忘情的“筑基”之功,将心性修炼视为“修丹”首务强调“去欲”至上,这个观点也是道教全真派反复论证的基本观点。此词中“猿马”在马丹阳原词中为“喘息”,特指“内丹”修炼中调节呼吸和运气的功夫。这里代之以“猿马”二字,则更强调忘情祛欲,才能修成丹道的观念。

正因为如此多的道教修炼知识见于《西游记》,所以学术界曾存在一种说法,认为《西游记》乃是道教“证道奇书”。主旨是讲述道教“内丹”修炼原理。小说的情节安排、人物设计及相互关系皆在形象又含蓄地解释“内丹”原理和操作知识。清代学者陈士斌的《西游真诠》和刘一明的《西游原旨序》都持这一观点。前者甚至对《西游记》祖本的每一章回都进行了详细诠释,总字数达二、三十万,以说明《西游记》乃“证道奇书”。?

而在这一部号称《西游释厄传》的奇书中,关于佛家的理论的阐释却并不多见,只有少量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禅宗“顿悟”说教。这在某种程度上是明代社会思潮的反映, 因为当时佛教各宗派中比较流行的正是禅宗,故并不能见出作者对佛教理论的精通。

《西游记》的作者受道教思想的影响还表现在其对道教诗文的篡改并加以佛教化上。《西游记》中有不少诗词韵语来自于前代的道书。但是,作者在引用前人的作品时,?并不是被动地引用,而是进行了某种程度的改动。?

最明显的例子是《西游记》第九十三回所引《瑞鹧鸪》“修禅何处用工夫”和马丹阳原作相比,作者将首句“修行”改为“修禅”,下阙第三句“酒色财气须扫净”改为“喜怒忧思须扫净”。前一改明确了佛教的立场,后一改则削去全真教特有的说法, 作品第三十六回悟空所吟“前弦之后后弦前”一诗和马丹阳原作相比,将末句“煅成温养自烹煎”改为“志心功果即西天”。原作明显在阐发“道”理,改动之后却正表现了佛教的内容。此外,第五十三回篇首所引张伯端《西江月》“德行修逾八百”,上片末句“始合神仙本愿”被改为“始合西天本愿”,亦与上述所引相同,都是由道而入释。

作者能够作如此夺胎换骨的大手术,恰恰说明了一点,就是作者对道教的典籍乃至道教的思想非常熟稔,只不过头脑中横亘着崇佛抑道的观念,才有意地修改前代道教大师的作品并加以佛教化。?

可见,尽管《西游记》是一部描写佛教取经故事的文学作品,也尽管作者在小说中对包括太上老君在内的一些道教徒多有揶揄, 但就其宗教思想体系来说,却是源自于道教的。可见,《西游记》的宗教思想的深处其实是道教思想,是披着佛家的外衣,却运用了道家的精神来统摄的全书。

二、看似崇道,实则敬佛的《封神演义》

《封神演义》表面看来确实是表现道家思想的小说。通观全书,可以发现作者安排了一个从三教到道教的过程,最终的结果是儒家最次,佛家居中而道家独尊。但是细读作品我们会发现,这样一部以道为宗的著作,其中却甚少讲道的章节。只有在对白的诗歌中才偶有烧铅炼汞的老生常谈,却丝毫没有阐发道教奥义的宏旨。?

除此之外,《封神演义》在谈论到道的同时却不抑佛。他抬高道教的地位在佛教之上,可能是出于一个道教信徒不由自主的考虑,在他内心深处,对佛教的理论和人物并不排斥, 甚至颇有企羡。因此,他并没有像其它虔诚的道教徒一样,杜撰老君西天化佛的传说对佛教加以贬低,而是把西方教的教主处理成和太上老君平起平坐的关系。这可以在书中第八十四回看到。

还有最为重要的是作者笔下的有关“道”的反面描写。?

首先,作者暴露了道教内部纷争,或者说道教内部的残酷战争,揭露了道士人性恶的一面。原本阐、截教徒都是修行诵经(《黄庭经》)之徒,是学道之人,正如第77回所言:“截、阐道德皆正果,方知两教不虚传。”但两教相互斗争异常激烈。作者写到了阐截战争的惨烈状态,尤其是死难者。如第37回姜子牙带兵杀张桂芳与风林,造成“遍野横尸,满地血流成河”。第43回写道:“着刀的连肩洩背,逢斧的头断身开,挡剑的劈开甲胄,中枪的腹内流红。人撞人,自相残踏,马撞马,遍地尸横。伤残士军哀哀叫苦,带箭儿郎慽慽之声,愁云只上九重天,遍地尸骸真惨切。

而这种战争的惨状是道教两个教派:阐教与截教造成的。它们相互间势均力敌,进行着激烈紧张、你死我活的殊死斗争。这种相互斗争恰好展现了道教好斗嗜杀的“性格缺陷”,表明道教内部其实是乱的客观事实。这种恶斗状态被西方教主准提感觉为:“红尘滚滚,杀气腾腾,满目俱是杀气。”(第70回)双方直打到你死我活,方才罢休,这显露了人性恶的弱点。这种人性恶,如果限定一下,就是道教“恶”。?

其次,作者写到了道教中的败类截教,这截教简直让读者跌破了眼。截教成员有很多是“披毛戴角”之徒.这些截教徒不仅面貌丑陋,而且品性不纯,喜欢争强好胜。从截教所摆的“十绝阵”、“诛仙阵”、“万仙阵”来看,均能见出其品地恶劣、内心恶毒的人性本质。可以说对于阐教教徒而言,他们既会因为道教里有截教这样的败类而感到气愤,也会由此感到耻辱因为截教是道教的一大污点。截教不是什么好道教就不必细说了。

第三,?阐教也是充满污点的道教。即便是作品一再赞扬的阐教也并不是那么美好。因为1.?出现了申公豹这样的专会挑拨是非的败类。2.阐教充满了杀气。小说多次写到他们杀气腾腾(如第43回就写到阐教“杀气纷纷,兵戈闪灼”)。3.全书最核心的“封神榜”由来就是阐教犯了杀戒,如第13回太乙真人就言明:“吾乃阐教,因吾辈一千五百年不曾斩却三尸,犯了杀戒,故此降生人间,有征诛杀伐”。而作品最重要的事件起因是哪吒打死李艮、敖丙和彩云童儿,太乙真人打死石矶娘娘,姜子牙、陆压等人打死闻仲、赵公明等。通览矛盾起因,?我们发现:往往是阐教教徒惹是生非,激起截教的公愤,激化了两教之间的矛盾与仇恨。4.阐教不善于忍让。尽管阐教在小说中一再被写成较有修养的教派,但他们不善于忍让、不善于化干戈为玉帛的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如哪吒在已打死李艮的罪过上继续犯罪:抽了敖丙的筋和痛打敖光(第12-?13回),姜子牙则是火烧琵琶精(第16回)、杀死崇侯虎(第29回)等。正因为他们不善于忍让,所以才屡屡将《西游记》等同于道教丹书的观点自产生之日起就引起争论,也从未得到过大部分学者的认同。但由于学术界至今仍未对《西游记》的作者、主题等基本问题形成一个让大部分学者满意的说法,?所以这种“证道”观点还是引起了相当多学者的注意。如李安纲就在其著作中大力阐发《西游记》的道家内涵?。就此问题,我认为,《西游记》主旨是“讲道”的说法虽说不甚准确,将全书故事及人物关系视为“内丹”原理的演示也属牵强,但其中的确有大量直接或间接阐释道教内丹的文字,甚至引用道教经典来增加其权威性,因此,《西游记》作者受到道教修仙、修炼观念的巨大影响应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犯了杀戒,一错再错,以致越积越大,铸成大错。可见阐教也并非什么绝对的好教,跟截教一样,其实都是血腥味很浓的教派。

综上所述,道教并没被作者写得光彩照人,相反却是非常龌龊、阴暗面十足、矛盾重重、斗争激烈、厮杀四起的教派。由此可见,道教并不特别美好,并不那么令人崇敬。?

相反,《封神演义》中的西方教(佛教)却几乎没有一丝缺陷,近乎完美。

第一,佛内部没有派系斗争,没有吵闹争执的声音。作品中写到的西佛教徒极少,所以代表佛教形象的就只有接引和准提两人了。两人相当和睦、融洽、和谐。没有矛盾冲突。他俩从未有过争吵,即使有些分歧,也都是以协商或劝说的方式取得一致意见。两人不仅没有矛盾与不和谐音,反而很多时候非常默契一致。如第78回破解诛仙阵时,接引进离宫,准提入坎地,接引现舍利子,射住戮仙剑,准提放金莲,射住绝仙剑,两人配合真是极为默契, 呈现出齐心协力降服气势逼人的通教主的姿态。

第二,作者对佛教的赞美溢于言表。第70回回首诗:“准提菩萨产西方,道德根深妙莫量。”第79回准提收法戒时,念道:“西方极乐真幽境,,风清月朗天籁定。白云透出引祥光,流水潺湾如谷应。猿啸鸟啼花木奇,菩提路上芝兰胜。松摇岩壁散烟霞,竹拂云霄招彩凤。七宝林内更逍遥,八德池边多寂静。远列巅峰似插屏,盘旋溪壑如幽罄。昙花开放满座香,舍利玲珑超上乘。昆仑地脉发来龙,更比昆仑无命令。可见,?作者对佛教是非常崇敬和赞赏的。

第三,很多道教徒最终皈依了佛教,这实际上表明作者把佛教的地位看得比道教高,佛教才是道教徒的真正的精神家园。准提带走截教道士马元(第61?回)、孔宣(第71回)、法戒(第79回)、乌云仙(第83回)、接引和准提两人共同带走长耳定光仙、毗卢仙和截教其他教徒(第84?回)、接引用乾坤袋“尽收那三千红气之客,有缘在极乐之乡者”(第84回)。道士皈依佛教,说明佛教是更高一层的精神归属。?

通过上述文本细读,我们发现:《封神演义》作者几乎没写到佛教和佛徒的缺陷,近乎认为它是十全十美的教派,对道教不是顶礼膜拜,因为作者对道教的所有教派(小说中为阐教和截教)都有怨忿和批评意见。所以“崇佛胜于崇道”才是作品感情态度的“真相”。

总之,同样是神魔小说,同样是宗教思想,却有着不一样的表面,不一样的深层内涵。通过比较分析研究,掌握作品同一宗教下的不同思想,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文章思想内涵,了解作者的深层思想。但是无论是披着佛家的外衣却运用道家的精神统摄全书,还是看似崇道、实则敬佛,都为我们留下了思考,为整个中华民族留下了灿烂的篇章。

总之,同样是神魔小说,同样是宗教思想,却有着不一样的表面,不一样的深层内涵。通过比较分析研究,掌握作品同一宗教下的不同思想,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文章思想内涵,了解作者的深层思想。但是无论是披着佛家的外衣却运用道家的精神统摄全书,还是看似崇道、实则敬佛,都为我们留下了思考,为整个中华民族留下了灿烂的篇章。

参考文献:

1.吴承恩《西游记》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2.刘一明《西游原旨序》

3.李安纲《苦海与极乐:<西游记奥义>》东方出版社1995

4.潘承玉《怪力乱神——封神演义的文化品位》(晋阳学刊)1999年第5期

5.李忠明《西游记“游戏”背后的深层内涵》(明清小说研究)2002年2期

6.林辰《神怪小说史话》辽宁教育出版社,1992.

7.宋珂君《明代宗教小说中的佛教“修行”观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