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傲江湖》里,嵩山派和别的派是不一样的。这个门派有一个特点:高手耆宿固然很多,但无论门派里的内事外事,似乎都绝无分歧与争议。
别的门派多多少少都有些分歧与争议,你主张强硬,我主张柔和,你赞成连横,我支持合纵,不可能一致。在华山,岳不群和岳夫人对经营华山的理念就不一样,岳不群和大弟子的想法也不尽相同,时有争辩。在衡山,掌门人莫大先生和师弟刘正风就不太合拍。就算大事步调一致,小事上也总有不一样的见解与看法,比如莫、刘两个对音乐的理解不一样。
嵩山派这家公司却不然,至少在表面上,你会感觉到它绝无任何分歧,无任何不同意见,只有一个左冷禅在思考,旁人全不思考问题。嵩山有“十三太保”,武功、资历均高,可是这十三个人像一个脑子,一张嘴巴,在门派大事上无任何见解和主张。
左冷禅的市场路线,是以血腥手段吞并五岳。也正为此,嵩山走上了覆亡之路,一路不断屠杀,不断树敌,与衡山、华山、恒山都结下深仇,亦把更强大的少林、武当推向对立面,最终裹挟着其余几岳一起倾覆,死净死绝。
隐患这样大、这样危险的一条市场拓展路线,十三太保有没有规劝过哪怕一下?有没有建议过左冷禅适时地盘点一下、反思一下、调整一下?不知道。但从小说情节看,没有。丁勉、陆柏、费彬、汤英鹗、钟镇、乐厚……只要是出了场的太保,每一个人都表现得踊跃施行,只顾玩命猛干。
你干一个衡山的,我就干一个华山的;你屠刘正风满门,我就强奸岳夫人。你强硬,我就更强硬,争抢着比赛谁更积极,完全看不出他们对“并派”这个宏伟的市场计划有任何思考,直到大家一起完蛋。
疑惑也就正在于此:这潜在的风险,嵩山始终无人察觉吗?连你我都看出来极其危险的路线,太保们能看不出来?这十三个太保可都是人才,久历江湖,见多识广,怎么就没有一个持重的、清醒的?嵩山还有那么多精英弟子,太保之下还有许多的中保、少保、小保、温饱,也没有人出来提醒一声吗?
事实真相恐怕是,这是一种现实选择,他们都不能持重,亦不能思考,无法从嵩山的角度真正去思考一下成败得失。那不符合他们的个人利益。
以太保而论,他们的眼前利益,就是先把太保的位子坐稳、坐住,可能的话再谋求一点发展进步。第十三太保想升十二,第十二想升十一,这是他们眼前最大的现实。所有的中保、少保、小保也是一样。他们的一切言行都必须从这个最现实的利益出发。
而当时,整个嵩山公司已经陷入了好战、求战的狂热拓展情绪中,形成了一种“势拔五岳掩赤城”的氛围。你倘若审慎、冷静,和这股情绪不相一致,那就是胆小怯懦、畏敌怯战,甚至是“屁股坐歪了”,是有不可告人目的的奸徒。唯有强硬再强硬,才能跟得上潮流,才能在门派内的众多竞争者中不落后。反正位子只有这么多,上升通道越往上越窄,你不想当太保,有的是人想当。
于是嵩山上下所有人都要比赛着强硬。小说里,何以每一个嵩山的人出场,不管身份辈分如何,年长的如丁勉、费彬,年轻的如狄修、史登达,都显得如此霸道,出手如此狠辣,好像和每一个别家门派的人都有深仇大恨一样?因为众人都被这股情绪和潮流裹挟着,老一辈的要比狠,小一辈的也要比狠,不狠就难出头,嵩山已经没有了刹车。
于是杀刘正风,杀曲非烟,杀定静,杀天门,药王庙还要杀光华山,杀杀杀杀,能结仇的统统结下深仇,人人口口声声乃是为了嵩山之壮大,反正表现是自己挣了,仇恨和隐患是拉给公司的。至于这样杀下去、仇下去,将会把嵩山带入何地,哪用我管?天塌下来是嵩山的天,关我屁事呢?
我们读历史演义多了,就常常留下一种印象:少数的主战的英雄总是被一群主和的投降分子包围,一腔孤勇,愤对苍天,仿佛这是历史的常态,宗泽、岳飞莫不如此。而事实上在许多时候情况也许正好相反,往往是少数理性、务实的声音被一股狂热的氛围裹挟,主战的极容易政治正确,而主和、主慎的极容易背锅负罪。崇祯之壬午年,慈禧之庚子年,莫不如此。
人人高喊为嵩山,却无一人谋嵩山。初看上去遍地忠臣死士,整日好勇斗狠,然而哪一个是真的死士?当岳不群夺得盟主之位,左冷禅败战眼盲之后,全派上下都不作声,哪有一个死士出现?甚至,当岳不群最后成了五岳之主,公布了嵩山人员安排,宣布仍然由原人掌管的时候,一众太保还大为欣慰,甚是满意。这恰恰证明他们当初的选择是对的,齐心合力把嵩山的天搞塌了,那又怎样?反正自己的天没有塌,太保、中保、小保,一如既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