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会议及其前后的真相,不容李锐之流任意歪曲

温靖邦

近三十年来,有人在彭德怀问题上做了很多文章,把五八年“罢官”说成是毛泽东对彭德怀的迫害。为了加强此说效果,还过分夸大了彭德怀的军事才能和功劳。最早的造谣者是李锐,晚近对原始谣言进行加工、渲染的人也许不少,我了解的有著名资姓学者和名为专家实为评书艺人的易某。

井冈山时期,毛泽东曾收编了两支农民武装,其首领一为袁文才、一为王佐。这两支武装并不像有些人说的是土匪集团,而是不堪地主压迫揭竿而起,公开把矛头指向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农民义军。毛泽东用革命道理对这两支部队进行教育改造,收效很大,袁文才与王佐也成长为具有革命理想的军事干部。

可是,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彭德怀趁毛泽东不在井冈山的一段时机,捕杀了这两位同志。毛泽东获悉此事时何等愤慨,我们可想而知。但是,毛泽东并没有对彭德怀作出过半点处置。

解放战争刚打响的时候,彭德怀掌握的西北野战军仅三万多人,面对着胡宗南的进攻,不免举步维艰。所幸毛泽东和周恩来坚持不离开西北,为他牵制了大量敌军,还时不时用电报指示如何排兵布阵。

此后,决定战争命运的三大战役也并非彭德怀在指挥。

再后来的抗美援朝,毛泽东首先考虑的志愿军主帅人选是林彪和粟裕。可惜这两位常胜将军有病,才退而求其次,请彭德怀挂帅出征。我们从解密的资料发现,朝鲜的每一次大战役,都是毛泽东不断用长电进行指挥。凡执行了毛泽东的指示,就打了胜仗;凡违背了毛泽东的指示,我军就吃了大亏。例如毛泽东曾数次指示搬迁志愿军司令部,以策安全。结果这一命令一再被延宕,导致志愿军司令部遭袭,损失不小。毛岸英同志也是这次牺牲的。毛泽东也没有批评彭德怀,更没有半点处罚。

可见,过份夸大彭德怀的战功是不符合史实的。

李锐等人及其后来的资教授、易艺人所谓“毛泽东从来就不待见彭德怀”也是违背事实的。上世纪五十年代上半叶,毛泽东亲自提名彭德怀担任中共中央军委常务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国防部长,遭到不少同志反对,叶帅、聂帅甚至找到毛主席家里“力陈不可”,刘少奇也对毛说“此人脑后有反骨”。毛泽东认为大家夸大其词而力排众议,反复说服,最后成功地把彭德怀推上这个高位。

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后期,毛泽东一直希望摆脱冗务,到杭州去读书、研究马列主义。提议刘少奇代替他出任国家主席并以党中央常务副主席名义主持工作。这一要求得到中央委员会批准以后,他又进一步要求再退一步,只保留党的名誉主席名义,让刘少奇兼任党中央主席。这个要求却被大家驳回了。但他毕竟得遂所愿,摆脱了日常冗务,躲到杭州刘庄读书去了。

正是这段时间,彭德怀排斥异己的老毛病又犯了。首先对功勋卓著的名将粟裕实施了打击,召开大会批判粟裕的“单纯军事观点”,决定撤掉毛泽东亲自任命的粟裕的总参谋长职务(任命他喜欢的黄克诚出任),并且不再做别的安排,似乎下一步连军衔也要拿掉。

毛泽东闻讯赶回北京。首先是批评彭德怀不应这样粗暴对待同志(彭不接受批评,质问说你当初同意我全权负责,现在为什么又要干预);然后找到粟裕,百般安慰,说他们容不下你,我给你另找个地方吧。他问粟裕愿不愿意去军事科学院做院长。粟裕愉快地表示服从主席的一切安排。

关于“庐山会议”和“彭德怀反党集团”又是怎么回事呢?这是近三十年来的热门话题,似乎成了一些人手里指摘毛泽东“诛斥功臣”的钢鞭材料了。尤其是以著名政治投机家李锐〔近年以《庐山会议纪实》而“走红”〕为代表的对毛泽东怀有私人仇恨的人们,言之凿凿地以“亲历者”和“专研者”的身份架势黑白颠倒,信口雌黄,唾沫横飞,混淆视听。

李锐何许人也?

此公曾兼代过一段时间毛主席秘书。兼代秘书期间他曾三次去找江青,夸口以自己之才,可以取代陈毅出任副总理兼外长,拜托江青帮忙给主席说说。江青大惊,说你现在只是副省级,怎么可能突然窜到副国级;况且主席从来不许我说人事组织方面的事。李锐并不知难而退,索性直接向毛提出了这一要求。毛泽东将他大骂了一顿。就是这么一个“野心勃勃的小人物”(陈毅语),1959年7月随同参加了庐山会议,推动了一场自以为稳操胜券的“软性政变”。他居然狂妄地自视为“核心边缘人物”,了解高层之间的微妙关系,有把握去推动风云。他揣摩出了毛主席在1958年11月提出的“压缩空气”并亲自着手纠正“浮夸风”的作法,即:

【“不要弄虚作假,不要虚报成绩,不要去争虚荣,要老老实实,要压缩空气,要把根据不足的高指标降下来,要有清醒的头脑。”〔毛主席在1958年11月武昌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认为这是针对已在一线工作的刘少奇等人的“左倾狂热”现象。李锐错误地估计形势,以为自己驾驭风云、左右逢源的机会来了。于是主动参与彭德怀、张闻天、周小舟、周惠的会后“牢骚”活动,并出谋划策、推波助澜地炮制了《彭德怀同志的意见书》。庐山会议从7月16日至30日,在既定的十八个关于生产发展和纠正冒进现象的议题中,其实《彭德怀同志的意见书》只是一个不大不小的插曲,毛主席也只是把它当着党内民主的正常表现,并没有形成什么“斗争”的氛围。而就在7月31日毛主席宣布会议结束、次日全体下山的当晚,情况发生了历史性的逆转。一场暴风骤雨正在以超自然的速度与浓度,戏剧性地酝酿着。

据悉,当晚李银桥等卫士已经开始着手收拾东西。曾经是彭德怀第一方面军第三军团政治部主任的刘少奇,以及中央另两位重要领导,怀着复杂的心情来到“美庐”毛主席下榻之处,要求对《彭德怀同志的意见书》要有一个“决议”;并历陈了彭德怀在革命战争时期是如何丢失井冈山、败亡赣州城、长征途中企图篡夺军事指挥权等等“罪行”。毛泽东一开始并不完全同意刘少奇等同志意见,替彭德怀作了些辩解,说老彭这人多年來都喜欢放大炮,放了也就算了,不必同他计较。刘少奇等同志不愿意含糊,坚决要与彭德怀辨清青红皂白。刘少奇是毛主席选定、经政治局通过的接班人,而且于4月份已经正式担任国家主席并且已实际主持一线工作。由此,毛主席为了维护党的团结和高度统一,为了维护和树立刘少奇的威信,从大局出发,征求常委意见,终于决定8月2日继续在庐山召开“八届八中全会”。

灾难自然而然地降到了彭德怀等同志的身上。

【而此时的李锐以蒙蔽受骗者的角色反戈一击,检举揭发,并且跪在毛主席膝下,痛哭流涕,信誓旦旦地要与“彭、黄、周、张”划清界线〔王任重《日记》;周惠“回忆”〕。】

不可避免的斗争逐步升级,争吵不休。而已作为中央第二号人物的刘少奇斥责彭德怀同志

【“‘是魏延的骨头(按:《三国演义》中的魏延脑后有反骨,被诸葛亮所杀),朱可夫的党性(按:前苏联赫鲁晓夫搞宫廷政变,是借助元帅朱可夫的军事力量的),冯玉祥的作风(按:即伪君子),与其你篡党,还不如我篡党。”刘少奇的发言,总而言之是说,你彭德怀是一个一贯反党的伪君子,企图搞军事政变!”〔张宏志:庐山会议——节选自《还清白于毛泽东》〕。】

并“借钟馗打鬼”地用了一句“你彭德怀一贯反对毛主席!”使之压倒了争吵的“不同”声音而“盖棺定论”。

然而,十分有意味的是毛主席并没有参加全会。因为此前毛主席与彭德怀单独交换过意见,彭德怀坦诚肺腑,《意见书》有些语言可能过头之激,但并不是针对主席而是批评刘少奇之流的。毛主席何尝不知呢?毛泽东曾说:“可能真理在你一边。”毛主席没有亲自参加全会息事宁人的态度,遇到了两方面的挑战:一方面,彭德怀不依不饶不服气;—方面刘少奇等同志,更加要借彭德怀的顽固态度,欲一棍子置彭于死地。刘、彭的冲撞,如同水火、冰炭已势不可免了。毛泽东一向襟怀坦白,胸怀宇宙,心里装的始终是党组织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毫不踌躇地保护部下和人民群众的革命热情。他一再向全党主张:要团结不要分裂,要光明正大,不要搞阴谋诡计。在政治局会议上毛主席以空前绝后的胸襟与气魄主动承担了“左”倾错误的政治责任,以保护刘少奇等人;而刘少奇—些人则仍然不依不饶地咬住不放,要以“路线斗争”来解决彭德怀的问题。

于是,8月16日全体会议通过了《关于以彭德怀同志为首的反党集团的错误的决议》。在关于称呼“同志”的问题上,还是毛主席一锤定音。这给彭德怀保留了党籍,奠定了受到保护的底线,否则还不知其将如何呢!至于那个李锐当然没有捞到一星点的好处——被撒销一切职务并开除党籍。唯一的连“同志”都没有了,一撸到底,下场可悲而又可耻——却是应有的!〔由此可见他现在的表现吧!他没有老的朋友,只有新的小小的利益伙伴。成为了一个地地道道的靠出卖灵魂而换取美元以苟延残喘的角色!〕

铁的事实是不容任何人唯利是图,不择手段地歪曲与篡改的。“来龙”即此,那“去脉”又将是怎样的一个事实呢?

“发扬民主,让人人讲话。”这是毛主席在1962年1月30日召开的中央工作扩大会议,即“七千人大会”上讲的一句名言。大会上中共中央决定给自“庐山会议”以来的犯有工作性错误的同志或被过重处分的同志予以纠正。但主持中央工作的刘少奇再次肯定了“庐山会议”的决定,不给彭德怀平反。

【“中央另一些同志认为彭德怀在庐山会议上写的信,一些具体事情,不少还是符合事实的,即使信中有些意见是不对的,也并不算犯大错误。但刘少奇在书面报告和讲话中都肯定1959年庐山会议对彭德怀的批判是完全必要的,他认为对彭德怀的批判斗争,并不是因为他在庐山给毛泽东写过一封信,而是由于长期以来彭德怀在党内有一个‘反党集团’,‘有国际背景’。”〔《新中国大博览~彭德怀上万言书申诉冤枉》p374〕。】

刘少奇是这样解释的:

【“这场斗争是必要的。彭德怀同志在党内有一个小集团。他参加了高岗、饶漱石反党集团。在反高饶的时候,没有把他提出来,他是高饶的余孽,是这个集团的主要成员,到底是高饶联盟呢,还是彭高联盟呢?恐怕应该是彭高联盟,他们的反党活动,同某些外国人(指苏共)在中国搞颠覆活动有关,他在党内背着党中央进行派别活动,他阴谋篡党。”】

1962年4月27日,中央发出了关于《加速进行党员、干部甄别工作的通知》,使彭德怀受到鼓舞,根据党中央关于甄别平反的精神,针对刘少奇关于他的问题的意见,经过几个月的写作,6月16日向毛主席呈递了一封长信〔即八万言书〕,请求中央对他全面审查。8月22日彭德怀又写了一封简短的信给毛主席,再次恳请中央组织专案审查。然而,刘少奇等人毫不理会,以穷追痛打“落水狗”之势,不仅完全不予理睬,反而把彭德怀的两份上书作为翻案的证据,更加严厉地加以批判。

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刘少奇语〕,是的,历史还就真正的是人民写的,全部真像正在逐步大白于天下。

1965年11月,离开杭州回到北京主持中央工作的毛主席亲自点名“该让彭德怀出山了!”于是彭德怀出任了全国“三线副总指挥”,恢复原待遇。毛主席亲切地找彭德怀谈话,说:

【“我们共事几十年了,不要庐山一别,分手到底,应当为后代多想事、多出力。庐山会议已经过去了,是历史了,现在看来,真理可能在你一边。对你的事,看来是批评过了,错了,等几年再说吧,但你自己不要等,要振作,把力气用到办事情上去。”(《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p122)】

终于,“靠边站”了六年的彭德怀意气风发地出山了。

1974年,彭德怀因患直肠癌住院,毛主席得知后亲自交待要全力医治并委托专人前往探望。在彭德怀的生命弥留之际,他脑海里反复跳跃的最多的两个名字就是“毛泽东”与“刘少奇”。

这些人歪曲历史、虚构史事和泡制政治谣言不是为了好玩,一定是为了某种现实政治斗争;把别人干的坏事移植到毛泽东身上,或者直接替毛泽东的经历“添加”若干污秽,都是为了抺黑毛泽东。所以然者何?最终目的是为了从道德层面否定毛泽东领导的中国革命,否定毛泽东缔造的新中国。为此目的,中国近现代史不知还被涂抹了多少篇幅,不知还要花多少功夫才能廓清人为制造的历史迷雾。

当然,历史的真相是容不得宵小之流仍意捏造的,或早或晚总会大白于天下;无非是后人多花一些功夫罢了。

本页共39段,4826个字符,14244 Byte(字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