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四杰”之冠王勃:监狱,是成就传奇的大学

原创|发布:2017 -10 -01 21 :11 :59 更新:2017 -10 -02 08 :28 :27 阅读67199 赞886 唐高宗也在朋友圈里看到了这篇热文。当他读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时,拍案喝彩道:“此乃千古绝唱,真天才也。”并马上唤来太监询问,太监吞吞吐吐答道:“王勃已落水而亡。”唐高宗失望得一屁股坐回龙椅,自言自语地叹息着:“可惜,可惜,可惜了!”

(一)海浪吞噬天才

当南中国海一涌炽热的海浪当头打来的时候,王勃的脑海里一定会汹涌起前不久他在南昌笔战群儒的超赞画面,那是他南下探父途中一个传奇的经历。

那天正逢唐上元二年(公元675 年)重阳节,南昌洪州都督阎伯屿刚刚重修了江南三大名阁之首的滕王阁。趁着秋高气爽之际,阎都督在鄱阳湖畔举行盛大宴会,邀集当地名流大咖和文艺青年登阁揽胜,把酒赋诗,想把滕王阁的卓绝风姿用诗文展示出来。

宴会开始前,阎伯屿逐一邀请大咖才俊们赋诗作文,可在场众人都约好了似的各找各的理由婉言谢绝。原来他们事先得到了情报,知道这次作文竞赛隐藏了一个阴谋,就是阎伯屿早已谋划好要自己的女婿在宴会上参赛,并要获得冠军。因为作为一个文化人,阎都督的女婿孟学士正需要博得文名,以便在未来的江湖上扬名立万。

就在大家都磨蹭着假装才华难济,不敢动笔,都督女婿吴学士踌躇满志,准备大秀一番自己事先备好的美文时,一个二十出头的愣头青却从末座上站起身,表示自己愿意作文一篇,博大家一笑。

气氛一下子紧张起来,所有人都诧异地看着这个不识相的屌丝。私下里一打听才知道,这个不识相的愣头青,名字叫什么王勃,是南下探父路过南昌的。而阎都督正是给他那同朝为官之父的面子,才临时邀请来他来陪坐的。没想到,他却这么不给主人的面子。

但事已至此,阎都督也不好再说什么,只能点头应允。而他的女婿也只好抑制着愤怒,表示愿意和王勃同场竞技,悻悻然收起作秀的姿态,退到一旁展纸研墨,装成现想现写的样子。

王勃也不客气,礼貌性地向他拱拱手后,就立即进入另一个考场开笔作文。

比赛开始后,王勃的监考老师为了巴结都督和他的女婿,就派一书童将王勃的答卷一句句实时报告给都督和他女婿等人。

很快,纸条传来了,上面写着:王文第一句“豫章故郡,洪都新府。”众人面无表情,认为是通常桥段,没有新意。又一张纸条传来,写着:第二句“星分翼轸,地接衡庐。”众人开始发出不屑的嘘声……都督女婿的心放了下来,心想这样更好,要是像原先安排的那样自己一个独唱,就是赢了,也不能服众。

但当写着“层峦耸翠,上出重霄”的纸条传到的时候,现场的嘲笑讥讽之声戛然而止,有人开始小声赞叹。再送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纸条时,众人先是愣住了神,接着便爆发出压抑不住的掌声,连都督也不由自主地拍起手来。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联霸气侧漏的千古绝对,瞬间就让都督女婿整个人都不好了,被打回原型般晕倒在自己的考卷前。

王勃则从容不迫地续完后文,收起笔墨,扬长而去,只给看呆了的众儒留下一个碉堡了的背影。

真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围观的儒生们感叹着,他们纷纷拍照、点评,上微博、发朋友圈,一篇名叫《滕王阁序》的美文立马就被各种社交媒体刷爆了。王勃也一下子将其他诗人甩了好几条街。而整个初唐诗坛,也因他那屌炸天的勃起,发出了一片尖叫。

(二)天才必须被神话

王勃大约出生于公元650 年,古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他出身儒学世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组成“初唐四杰”,被尊为四杰之首。按照世间流行的套路,如此牛叉的人物,必须有个神话般的经历与之相配。

果然,《旧唐书》开始造神了。这部仿佛大唐墓志铭般的皇皇巨著是这样给王勃树碑立传的:

王勃是个神童(呵呵,天才共有的桥段),很小就聪敏异常,六岁时便能作诗为文,且诗文构思巧妙,意境独特,被他父亲的好友、文坛大V杜易简夸赞为“王氏三株树”(另外两株唐诗大树为诗人王勔、王勮)之一。九岁时,王勃读颜师古注的《汉书》后,撰写了《指瑕》十卷,指出颜师古的著作错误之处,成了不可思议的儿童学者。十岁时,便饱览六经,相当于修完了硕士课程。到十二岁至十四岁时,王勃就更不得了了,又从文学转向医学,跟随神医曹元先后学习了《周易》《黄帝内经》《难经》等医学名著,并对“三才六甲之事,明堂玉匮之数”多有领悟,相当于又获得了医学博士……

比这些神童传说更牛的,还是他那所谓的“未冠而仕”。就是,还没有戴上成人的帽子(古代男子20 岁成年束发戴冠),就走上了为官从政的道路。这倒确实是王勃一生中另一个值得炫耀的牛叉经历。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十三岁时,王勃决定自下而上开启自己的仕途,于是从首都长安回到家乡,写《上绛州上官司马书》等文章就教当地父母官,探寻步入政坛的门路。第二年,他提升规格,上书大唐宰相刘祥道,直陈政见,表明自己积极用世的决心,博得刘祥道的赞赏,夸其“此神童也!”再一年,他又通过皇甫常伯直接攀登顶层,向唐高宗献《乾元殿颂》,在大唱赞歌中极力抒发自己想成为大唐官员的强烈愿望,在皇上那里挂了个号。十六岁时,王勃通过李常伯再唱《宸游东岳颂》赞歌一首,接着参加高考,金榜题名,并如愿以偿地被授予朝散郎官职。虽然这个“朝散郎”的官不大,只相当于现在国家级文联、作协委员,但一个娃娃就当了朝廷的命官,还是闪耀了惊艳,成就了佳话。

自此,王勃更是自信满满,创造力频发,写出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赋美文,也奠定了此后在滕王阁里笔战群儒的坚实基础。

(三)监狱,是成就传奇的大学

就像今天要想摆脱屌丝身份,就必须混个硕士、博士装装门面一样,自古以来,一个人要想为自己的人生涂上一层传奇色彩,就必须进入一所神秘的大学——监狱进修进修。王勃也不例外,虽然这个经历不是他主动争取来的。

王勃当上全国文联、作协委员后,因编写史书赢得了沛王李贤的欢心。一次,沛王李贤与英王李哲斗鸡,王勃就写了一篇感恩的《檄英王鸡文》,讨伐英王的斗鸡,反衬沛王斗鸡的勇猛。不料此文传到唐高宗手中,惹得圣颜不悦,当即怒下圣旨道:“歪才,歪才!二王斗鸡,王勃身为博士,不进行劝诫,反倒作檄文,有意虚构,夸大事态,此人应立即逐出王府。”

于是,王勃被踢出体制内,刚刚开始的仕途毁于一旦。

俗话说“福不双生,祸不单行”。咸亨二年秋冬,二十一岁的王勃自漂泊地四川返回长安,参加第二次高考。他的朋友凌季友当时为虢州司法,觉得虢州中药材丰富,而他又曾是医学博士,就为他在虢州谋得一个参军之职。就在他任虢州参军期间,有个叫曹达的官奴犯了罪。因为私交,他就将曹达藏匿起来。可事后又怕走漏风声连累自己,竟一冲动将曹达杀死灭口了。

结果东窗事发,王勃被判犯了死罪。后幸亏遇到大赦,改为了三年的有期徒刑。

后来,让年轻的王勃踏上生命归程的原因,就是他出狱后要去看望远在交址(今越南)做小官的父亲。而他的父亲之所以被贬到边远蛮荒的热带,就是因为受他犯罪的牵连。

不过,歪打正着的是,经过监狱的锤炼,出狱后的王勃经历更丰满了,诗文更出彩了。难怪人们都说“监狱也是一所大学”,因为在形形色色的犯人身上,有铁窗之外所学不到的人生内容。所以,世界上很多领袖人物,都要到监狱里去升华自己的生命,去增加自己的荣光,去获取被崇拜者神化的传奇经历。

(四)没去天涯,他还是我们的邻居

王勃去了天堂已有1341 年,但他那首送别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从来没有在人间终止传唱: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其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句,经常被那些不善表达,或性情懒惰的草根们在送别亲朋时引用。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那些不善于表达,或性情懒惰的草根们在送别亲朋时特别喜欢引用这两句诗呢?

我们先来看看它与另一首也非常著名的送别诗有什么不同。那就是王维的《渭城曲》,其中“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也常被送别的草根们引用。但两诗的意境截然不同:王维的充满不舍与担忧,王勃的则明摆着情愿和放心,有点“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何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的乐观与从容。

王勃的诗翻译成大白话,就是“跑到哪里我们都是知心朋友,走得再远我们也像隔壁邻居。”多么快乐健康的心态啊,全无送别诗惯有的沉重与伤感,散发的全是朝气蓬勃的阳刚之气,就像昂扬向上的初唐气势一样。

读这首送别诗,感觉诗人自己也从没去过什么遥远的天涯,而只是在作一次长假旅行,好像过不了几天就会回来继续做我们的邻居似的。

(五)大海吞不掉朝阳

从滕王阁转身而去的王勃,在将一群惊愕的儒生抛在身后后,继续南下,去看因他而遭贬遥远交址(今越南)的父亲。但波涛汹涌的南中国海没有成全他的孝心,而是以一涌炽热的海浪覆盖了这个旷世天才。

那一年,是唐高宗上元三年(公元676 年),王勃只有二十六岁

我想,当那涌作恶的海浪退却后,海面上应该回旋起了无尽的唏嘘和叹息吧。

也有人猜想他是“自沉于海”,也即自杀的,就像千年之后,在山海关卧轨的另一位年轻的诗人海子一样。

我也愿意这么想。因为某些天才诗人,就像希腊神话中为人间盗取圣火的普罗米修斯,一旦圣火在大地上燃起,他便觉得自己的使命完成,生命就没有必要继续存在下去了。

据说,在《滕王阁序》到处刷屏的时候,唐高宗也在朋友圈里看到了这篇热文。当他读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时,激动得把手机一扔,拍案喝彩道:“此乃千古绝唱,真天才也。”并马上唤来太监询问:“朕当年因斗鸡文逐斥了这个王勃,是朕之错了。现在,王勃在何处?朕要召他入朝!”太监吞吞吐吐答道:“王勃已落水而亡。”唐高宗失望得一屁股坐回龙椅,自言自语地叹息着:“可惜,可惜,可惜了!”

想想,连皇上都肯为他站台的人,该是多么大的腕儿。

也许,作为生命,王勃只是一现的昙花。但作为诗人,他则像一轮光芒四射的朝阳。而朝阳是不会被大海吞没的。虽然他的生命,没能像他的名字那样长久地勃起下去,但初唐的诗坛,却凭借他的名字而愈发坚挺地勃起了,并由此诞生了许多朝气蓬勃的新生命。

是的,有时候命运就像一个玩笑,一涌海浪一瞬间造成的错误,就可以铸成千古之恨,即便用一千年的时光也难以挽回。

【作者简介】宋执群,生于一九六零年代。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梅雨》《望海门》,长篇文化散文《锦上姑苏》等。

本页共53段,4227个字符,12469 Byte(字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