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云(李庆远),后字号梁俊,出生于1677年,死于1933年,在世256年,是清末民国初年的中医中药学者,也是世界上著名的长寿老人。在他100岁时(1777年)曾因在中医中药方面的杰出成就,获政府的特别奖励。

李清云一生娶过24个妻子,子孙满堂。他认为自己健康长寿的原因有三:一是长期素食,二是内心保持平静、开朗,三是常年将枸杞煮水当茶饮。英国、法国的医学科研工作者们听到这一消息后,便对枸杞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们发现枸杞中含有一种没见过的维生素,便取名为「维生素X」。也称之为「驻颜维生素」。

经动物实验证实,枸杞具有抑制脂肪在纤维内蓄积、促进肝细胞的新生、降低血糖、降低胆固醇等作用。枸杞的「返老还童」作用表现为:可刺激性腺及内分泌腺,增强荷尔蒙的分泌,强化脑细胞和神经细胞的生理功能,可避免人随年龄增长而出现血中积存毒素的现象,从而维持体内各组织的正常功能。

他曾接受过许多西方学者的访问,将自己健康长寿的原因归于: 常年用枸杞煮水当茶饮。由于他的大力倡导,枸杞才广泛用于养生保健。其实,枸杞驻颜防老、延年益寿的功能,在古代医籍中早就不乏记载和论述。 《本草经疏》云:「枸杞子,润而滋补,兼能退热,而专于补肾、润肺、生津、益气,为肝肾真阴不足,劳乏内热补益之要药。老人阴虚者十之七八,故服食家为益 精明目之上品。」《本草汇言》云:「枸杞能使气可充,血可补,阳可生,阴可长,火可降,风湿可 去,有十全之妙用焉。」《本草通玄》云:「枸杞子,补肾益精,水(肾)旺则骨强,而消渴、目昏、腰疼 膝痛无不愈矣。」《本草正》云:「枸杞,味重而纯,故能补阴,阴中有阳,故能补气。所以滋阴而不致阴衰,助阳而能使阳旺。其功则明耳目,添精因髓,健骨强筋善补劳伤;尤止 消渴,真阴虚而脐腹疼痛不止者,多用神效。」故我国历代的医学家、养生家都很重视用枸杞养生。医界的知名寿星,如东晋时的葛洪(公元二八四至三六四年)活了八十岁,南朝齐梁时期的陶宏景(公元四五六至五三六年)亦活了八十岁,唐朝时的孙思邈(公元五八一至六八二年)活了一百零一岁(一说活了一百四十多岁);他们都喜欢喝枸杞酒。我国民间也有服用枸杞养生 的习俗,并把枸杞子叫做「却老子」,意思即是驻颜防老。据北宋《太平圣惠方》载,有使者外出,中途看到一貌似十五、六岁的红颜女子,正执棒训斥一位看来已八、九十岁的老太婆,心感不平;上前劝阻,并责问女子道 :「这老婆婆是你家什么人?你年纪轻轻,怎么好动手打她老人家?」红颜女子听了一笑,严肃地告示使者说:「她是我的曾孙女,因为不肯服食防衰老 的良药,以致未老先衰,步履艰难,我才责罚她。」使者不禁大吃一惊,连忙追问:「你多大岁数?会有这么大的曾孙女?」 那红颜女子答道:「老身三百七十二岁。」使者又问:「如此高寿,必有养生之道,不知服何长寿良药?」 女子道:「良药乃枸杞子。」 由此记载,也可见枸杞驻颜防老延年益寿的神奇功效。

枸杞子是茄科植物宁夏枸杞的干燥成熟果实。枸杞子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神农本草经》记载:“枸杞味苦寒,主五内邪气,热中、消渴,久服坚筋骨,轻身不老”。《纲目》:“滋肾、润肺、明目。”

很多人喜欢用枸杞子泡水、泡酒或煲汤,中医很早就有“枸杞养生”的说法,认为常吃枸杞子能“坚筋骨、耐寒暑”。所以,它常常被当作滋补调养和抗衰老的良药。

很多人都不知道常吃枸杞子可以美容。这是因为,枸杞子可以提高皮肤吸收氧分的能力,另外,还能起到美白作用。

枸杞子虽然具有很好的滋补和治疗作用,但也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服用的。由于它温热身体的效果相当强,正在感冒发烧、身体有炎症、腹泻的人最好别吃。

最适合吃枸杞子的是体质虚弱、抵抗力差的人。而且,一定要长期坚持,每天吃一点,才能见效。

任何滋补品都不要过量食用,枸杞子也不例外。一般来说,健康的成年人每天吃20克左右的枸杞子比较合适;如果想起到治疗的效果,每天最好吃30克左右。很多关于枸杞子毒性的动物实验证明,枸杞子是非常安全的食物,里面不含任何毒素,可以长期食用。

李清云(李庆远),后字号梁俊,出生于1677年,死于1933年,在世256年,是清末民国初年的中医中药学者,也是世界上著名的长寿老人。在他100岁时(1777年)曾因在中医中药方面的杰出成就,获政府的特别奖励。

李清云一生娶过24个妻子,子孙满堂。他认为自己健康长寿的原因有三:一是长期素食,二是内心保持平静、开朗,三是常年将枸杞煮水当茶饮。英国、法国的医学科研工作者们听到这一消息后,便对枸杞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们发现枸杞中含有一种没见过的维生素,便取名为「维生素X」。也称之为「驻颜维生素」。

经动物实验证实,枸杞具有抑制脂肪在纤维内蓄积、促进肝细胞的新生、降低血糖、降低胆固醇等作用。枸杞的「返老还童」作用表现为:可刺激性腺及内分泌腺,增强荷尔蒙的分泌,强化脑细胞和神经细胞的生理功能,可避免人随年龄增长而出现血中积存毒素的现象,从而维持体内各组织的正常功能。

他曾接受过许多西方学者的访问,将自己健康长寿的原因归于: 常年用枸杞煮水当茶饮。由于他的大力倡导,枸杞才广泛用于养生保健。其实,枸杞驻颜防老、延年益寿的功能,在古代医籍中早就不乏记载和论述。 《本草经疏》云:「枸杞子,润而滋补,兼能退热,而专于补肾、润肺、生津、益气,为肝肾真阴不足,劳乏内热补益之要药。老人阴虚者十之七八,故服食家为益 精明目之上品。」《本草汇言》云:「枸杞能使气可充,血可补,阳可生,阴可长,火可降,风湿可 去,有十全之妙用焉。」《本草通玄》云:「枸杞子,补肾益精,水(肾)旺则骨强,而消渴、目昏、腰疼 膝痛无不愈矣。」《本草正》云:「枸杞,味重而纯,故能补阴,阴中有阳,故能补气。所以滋阴而不致阴衰,助阳而能使阳旺。其功则明耳目,添精因髓,健骨强筋善补劳伤;尤止 消渴,真阴虚而脐腹疼痛不止者,多用神效。」故我国历代的医学家、养生家都很重视用枸杞养生。医界的知名寿星,如东晋时的葛洪(公元二八四至三六四年)活了八十岁,南朝齐梁时期的陶宏景(公元四五六至五三六年)亦活了八十岁,唐朝时的孙思邈(公元五八一至六八二年)活了一百零一岁(一说活了一百四十多岁);他们都喜欢喝枸杞酒。我国民间也有服用枸杞养生 的习俗,并把枸杞子叫做「却老子」,意思即是驻颜防老。据北宋《太平圣惠方》载,有使者外出,中途看到一貌似十五、六岁的红颜女子,正执棒训斥一位看来已八、九十岁的老太婆,心感不平;上前劝阻,并责问女子道 :「这老婆婆是你家什么人?你年纪轻轻,怎么好动手打她老人家?」红颜女子听了一笑,严肃地告示使者说:「她是我的曾孙女,因为不肯服食防衰老 的良药,以致未老先衰,步履艰难,我才责罚她。」使者不禁大吃一惊,连忙追问:「你多大岁数?会有这么大的曾孙女?」 那红颜女子答道:「老身三百七十二岁。」使者又问:「如此高寿,必有养生之道,不知服何长寿良药?」 女子道:「良药乃枸杞子。」 由此记载,也可见枸杞驻颜防老延年益寿的神奇功效。

枸杞子是茄科植物宁夏枸杞的干燥成熟果实。枸杞子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神农本草经》记载:“枸杞味苦寒,主五内邪气,热中、消渴,久服坚筋骨,轻身不老”。《纲目》:“滋肾、润肺、明目。”

很多人喜欢用枸杞子泡水、泡酒或煲汤,中医很早就有“枸杞养生”的说法,认为常吃枸杞子能“坚筋骨、耐寒暑”。所以,它常常被当作滋补调养和抗衰老的良药。

很多人都不知道常吃枸杞子可以美容。这是因为,枸杞子可以提高皮肤吸收氧分的能力,另外,还能起到美白作用。

枸杞子虽然具有很好的滋补和治疗作用,但也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服用的。由于它温热身体的效果相当强,正在感冒发烧、身体有炎症、腹泻的人最好别吃。

最适合吃枸杞子的是体质虚弱、抵抗力差的人。而且,一定要长期坚持,每天吃一点,才能见效。

任何滋补品都不要过量食用,枸杞子也不例外。一般来说,健康的成年人每天吃20克左右的枸杞子比较合适;如果想起到治疗的效果,每天最好吃30克左右。很多关于枸杞子毒性的动物实验证明,枸杞子是非常安全的食物,里面不含任何毒素,可以长期食用。




李青云长期素食;内心保持平静、开朗;常年将荷叶、决明子、罗汉果、枸杞等煮水后泡茶饮用。他始终认为保持一个平静安宁的心态。

打牌只输不赢  对人厚道  从不发怒

李生活习惯异于常人,不饮酒、不喝茶、不抽烟,吃饭定时定量,早睡早起;闲时闭目静坐,两手置于膝上,昂首挺胸,几个小时一动也不动;左手蓄长指甲,常用小竹管套在手指上保护指甲,长至六寸左右即剪下置于木匣内保存,李死时有指甲壳一小匣;平时寡言少语,从不谈及无关的话。别人问及年龄,仅答两百多岁。究竟生于何朝、何年、何地?均无人知晓。他虽娶妻,但不同居,仅让为其洗衣、煮饭而已。

李擅长眼科和骨伤科,1820年雇用十四岁的少年向此阳为其挑药担,常年游乡治病,对富有人家收取高额药费供养全家生活。李闲时常到高桥附近穿心店约人打牌,他每次都输一百二十文左右,让牌友赢够当天饭食钱。李对人厚道,从不发怒,故邻人多愿与之相处,均尊称他为李二老师(因曾有一个自称是他哥哥的老人从上海来陈家场探望过他)。

李青云究竟有多大岁数?

至今仍是个难解的谜。据现已经掌握的资料证明,李青云至少有170 岁无疑。李青云来开县后雇佣的挑药担子的少年向此阳,是现在住在长沙镇李家湾人黎广松的外公,生于1806年,活了九十三岁,死于1912年。那时,李青云还健在。向此阳十四岁为李挑药担子,李当时像个五十多岁的老人,以此推算,至少活了170年。

他自己也承认自己并不是出生于1677年而是1736年,也就是说他活了197岁。但在1930年时成都大学的教授胡忠谦发现了他的出生“证明”,他应该出生于1677年,当时的清政府还为他举行了150岁和200岁的寿礼庆典。....

几乎没有人知道李青云早年的身事。目前的资料只知道他出生于四川,最后也终老在了那里。他10岁的时候出外前往甘肃,陕西,西藏,安南,暹罗和满洲采集草药。随后他的事情就基本上没有任何记载可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