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百年的长城对比照 有的已经消失
1987年,30岁的英国人威廉·林赛完成了他的独步长城之旅。他在寻找有关长城图书的过程中,遇到一本写于1909年的《中国长城》,作者是威廉·埃德加·盖洛,美国人,曾于1908年完成对长城的全线考察。这让威廉·林赛意识到自己并非“征服者”威廉,而是威廉第二。与此同时,他萌生了重摄长城的念头。(图片由吴琪女士提供)
1/19
2004到2005年,威廉集中寻访了一批老照片中的长城,并在相同位置拍下珍贵的百年“穿越照”,它们有的修缮一新,有的破败不堪,有的已经消失……图为河北山海关角山。
2/
19
让威廉萌生重摄计划的,是画面中这两张照片。这是他和威廉·盖洛,分别于1908年和1987年在河北罗文峪拍下的。同一个地点,同样的角度;一个坐在地上,一个走在长城上;一个黑白,一个彩色;一个身后的烽火楼完整无缺,一个则已无影无踪。完整与残缺,喜悦与沮丧,过去与现在,这一切让威廉·林赛考虑着长城的未来。
3/
19
2004年,威廉·林赛受到资助,得以将这个计划付诸实际。在近2年的时间里,他四处收集长城的老照片,然后逐一重访老照片上的长城,他将这个项目命名为“长城是如何变化的”。图为威廉在河北涞源寻找老照片中的长城。朴铁军 摄
4/
19
彼时,威廉·林赛与妻子吴琪,住在长城脚下的一个“农家院”里。于是,他先从“够得着的果实”开始采摘,就在农家后院开始了“重摄”。通过阅读威廉·盖洛的文字,威廉·林赛沿着慕田峪已经重修的长城,一路走到牛角边东侧的野长城——3形长城。他的三脚架第一次放在了威廉·盖洛一百年前站立的同一个拍摄点上。然后他又一路向西,从正北楼一直到西大墙,最终找到了好几处威廉·盖洛当年的机位。图为威廉在河北涞源拍摄“欢呼楼”。朴铁军 摄
5/
19
今昔长城对比的新的旅程就这样开始了,威廉·林赛得到了沿线很多村民、老人、学者、摄影师的支持,也打听到很多关于长城的故事和遭遇。这些长城,除了被开发成旅游景点之外,多数在自然或人为的侵蚀下,在时光中慢慢破裂、垮塌,有的只剩下一个土墩子,有的直接消失了……图为威廉在河北涞源向老乡打听老照片的拍摄地点。朴铁军 摄
6/
19
北京箭扣3字长城。(上图:1908年威廉·盖洛摄 下图:2004年威廉·林赛摄)
7/
19
北京居庸关水关。(上图:1871年汤姆森摄 下图:2006年威廉·林赛摄)
8/
19
八达岭。(上图:1895年山本摄 下图:2005年威廉·林赛摄)
9/
19
八达岭。(上图:1907年庞定摄 下图:2006年威廉·林赛摄)
10/
19
北京古北口姊妹楼,破损——垮塌——重建。(左图:1930年佚名 右上:2004年威廉·林赛摄 右下:2015年威廉·林赛摄)
11/
19
河北涞源插箭岭。(上图:1908年威廉·盖洛摄 下图:2005年威廉·林赛摄)
12/
19
河北涞源欢呼楼。(上图:中国革命战争摄影人沙飞作品《八路军在长城欢呼胜利》1938年摄 下图:2005年威廉·林赛摄)
13/
19
陕西神木高家堡玄路塔,近处的敌楼已消失。(上图:1914年克拉普摄 下图:威廉·林赛摄)
14/
19
甘肃山丹长城口。(上图:1987年 下图:2005年 均为威廉·林赛摄)
15/
19
甘肃嘉峪关关城。(上图:1908年威廉·盖洛摄 下图:2004年威廉·林赛摄)
16/
19
甘肃嘉峪关关城东门内。(上图:1908年威廉·盖洛摄 下图:2004年威廉·林赛摄)
17/
19
甘肃玉门关红柳长城。(上图:1908年斯坦因摄 下图:2007年威廉·林赛摄)
18/
19
两位威廉写的关于行走长城的著作,左威廉·盖洛《中国长城》,右威廉·林赛《独步长城》。
19/
19
2007年,威廉·林赛的重访之路迎来了丰盛的成果,他的摄影展《万里长城 百年回望——从玉门关到老龙头》在首都博物馆展出,他还在美国找到了威廉·盖洛遗物和他的墓碑。这些珍贵的照片,直观地展现了长城亟待保护这个问题。如今,仍有城市在展出威廉·林赛的成果。他和妻子还将争取在2017年香港回归20周年之际,把展览搬到香港,让更多同胞看到万里长城的伟大和变迁。图为两位行走长城的威廉,左威廉·盖洛,右威廉·林赛。
fr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