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现象,在微观领域会表现出随机性,但是经过随机性的叠加之后所表现的就是宏观的确定性。比如:
分子在吸收外部能量后,运动就会加剧,这种运动会以布朗运动的形式表现出来。布朗运动是一种微观层面的随机的无规则运动,人们无法用一种已知的规律来描述这种运动。但是,大量分子的运动则会表现为体积膨胀和温度升高,而这些表现都会与馈入的能量成正比。
在更微观的层面,单个的量子经过双缝后会出现在哪里是完全随机的,这点已经被量子力学所确证。但是,当量子的数量逐渐累积,量子出现的位置就会表现出规律性,这种规律性可以被薛定谔方程所描述。很明显,量子的宏观效应是可以确定的。
在自然界,过去通常认为象海岸线这种曲线是完全无规则的曲线。的确,从局部看,海岸线的曲折变化是完全没有规律的,可以认为是一种随机性。但是,当我们把这种局部不断缩小,也就是从更高的视野来看海岸线的时候,就会发现似乎有一种自相似的结构存在其中。现在已经证明,不仅是海岸线,自然界中许许多多的结构,比如连绵的山川、飘浮的云朵、岩石的断裂口、布朗粒子运动的轨迹、树冠、花菜、大脑皮层、星系等等,都可以用一种数学形式——分形函数来描述。也就是说,局部的随机,其实是被整体的规律所决定的。
如果自然界具有这样的规律:微观的随机被宏观的规律所决定,我们很容易联想到人类自身,人类自身不也是这个大自然的产物吗?
如果承认这一点,那么人类自身一定也会受到这种规律的限定。事实上,在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的确已经发现了分形的踪迹。在十九世纪,医学家就已经认识到,脑进化的螺旋形式和在自然界中发现的螺旋十分相似。被誉为“美国神经病学泰斗”的CharlesKrasner Mills(1845-1931)对大脑和神经的功能进行了大量研究。如果查尔斯还活着,他或许会感到欣慰,因为如今的医学界,正用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他所模糊意识到的分形模型,来研究和描述大脑及神经系统。
凡是在人类社会活动和社会体系中客观存在及其表现出来的自相似性现象,称为社会分形。这种分形几乎涉及以社会的各个层面为研究对象的所有社会科学部门。不论是使人明鉴的史学,还是促人灵秀的诗歌;不论教人聪慧的哲学,还是令人善辨的辞学,都存在着、或在某一时期某一范围存在着自相似性的现象。如果加以深入研究,还可以详细分化并具体形成史学分形、语言分形、文艺分形、美学分形、社会结构分形、经济分形、管理分形等等众多的分支学科。
涉及到心灵层面,人在每时每刻心里不断有各种各样的不同念头冒出来。这种念头从不停止,甚至当我们的身体睡着了,念头依然不止歇,正是这些不停止的念头产生了我们的梦境。我们是可以静观内心的这些念头的,当我们静观的时候,会发现念头的出现毫无规律可言,是完全随机的。但是,这种随机性,在宏观方面则会表现出个人不同的兴趣、爱好、习惯,也因而构成了不同人的不同性格、思维习惯、人格等等。
人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如果一个人的性格、思维习惯成型以后,从微观角度看,他仍然有着自由意志,因为念头是随机的,但是,从宏观角度,他一生的命运其实已经被注定。
如果是这样,命运还能够改变吗?当然可以!中国明朝时有个人叫袁了凡,写了一本给儿子的家书叫《了凡四训》,其中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诫儿子应该如何做人,如何改变命运。书中详述了自己前半生被一个算命大师算死了命运,哪年考中贡生、考的名次等等分毫不差,后来的事情也一一应验。导致他对生活完全失去了兴致,万念俱灰,就等着53岁那年一死了之,因为算卦的算着他就在那年会死。后来偶遇一位高僧,教了他一些改命的方法,从此洗心革面,果然后来的命运就大不同了。
这本书由于是家书,内容详实可信,其中的道理也暗合佛道儒三家之理,因而也广受各家推崇。
本页共12段,1556个字符,4582 Byte(字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