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识和解释我们这个世界、认识和解释人类自身(包括生、死、生命、生活的价值取向),伴随人类的探索、实践,对真、美、美的追求,通过 祭祀、信仰、逻辑、实验等手段,有了神话、哲学、宗教、科学、艺术。它们之间相互追赶、相互补充,同时也深刻影响这个世界、影响人类的生活。即使走错的每一步也会成为新的发现,成为新的认知或思想的来源。

1 人类思潮的探索历程

黑格尔的辩证法和客观唯心主义认为每一种新思潮都是在前人原有思潮的基础上加工而来的,一旦出现一个新思想(正),立刻就会有另一个与之相对立的思想出现(反),然后二者各执一词,莫衷一是,处于一种紧张状态,直到最后有人提出了一种融合了二者思想长处的思想(合),这种紧张的状态才消除。例如巴门尼德认为世上根本没有真正的变化,而赫拉克里特斯却说所有事物都是流动的,最后恩培窦克里斯认为他们两人各有一点是对的,也各有一点是错的。黑格尔把这种现象称为辩证的过程。这三个阶段他称为“正”“反”“合”,但是融合了“正”“反”观点的“合”也会有另一个“反”与之相抵触,就这样所有的现象以此类推。

我们在生活中习惯性地从别人的道理中找出缺陷反驳,这就是“否定的思考”,但究竟谁对谁错,则由历史来决定,最后留存下来的才是正确的。

人类精神认知层面的困惑永远会存在,认知客观世界和自身的探索永远没有穷尽。

在原始社会中,人们对各种自然现象还不了解,打雷闪电、山洪暴发等自然现象激起了人们对自然和自身的探索和认识。抬头仰望星空、以及面对生老病死,头脑中充满了迷惑。但人类的想像、思考、实践开始萌芽、生长,于是有了神话、宗教和神学、哲学、艺术。

在人类文明的初期,人类对世界和人类自身的认识尚处于粗浅状态,神话、哲学、宗教没有严格的界限,更没有现代意义上的科学。

在希腊时代,宗教、哲学、科学三者是合一的,不分的。希腊最早的哲学家就是科学家,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凡是能给人以智慧、使人聪明的各种问题,都是他们的研究对象。如希腊哲学之父泰勒斯,本身就是自然科学家。而第一个唯心主义者毕达哥拉斯同时也是自然科学家、哲学家,同时又是一个奇怪的宗教团体的创始人。

到了中世纪,神学至高无上,所有的科学、哲学都是神学的附庸,那个时候没有科学,只有伪科学的点金术、巫术。

来到近代,经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宗教信仰日益衰弱,科学理性崛起。

但在17世纪,科学理性刚刚崛起之时,在宗教面前仍是弱者,宗教有着1000多年的历史信仰,仍有很强大的力量,那时候出现一种自然科学家的信仰:自然神论。英国几乎所有的科学家、哲学家都是自然神论者,如:洛克、牛顿等。

自然神论认为上帝创造了世界,但创造世界以后不再干预世界,而是让它根据自己的规律运行,这样,科学家就有事情做了,科学家不研究上帝,而研究自然规律。科学家通过对自然规律的研究,从而发现上帝是如何的伟大。自然规律越和谐,越完善,可见造物者越伟大,把上帝的地位提到很高的位置。

在中世纪上帝是自由意志,上帝可以随意的干预自然,所有事情上帝都可以干预,上帝可以让太阳从西边出来,所以正是由于中世纪上帝可以随心所欲,所以中世纪的人们相信奇迹,神学讲的就是奇迹。自然科学家很聪明,他们的自然神论把上帝赶到自然界之外,你是世界(自然)的创造者,但你创造了世界之后不干预世界(自然)。这也就是自然神论的积极意义所在。

自然神论者还有一套很精致的理论来证明。欧洲17世纪的钟表业很发达,你见到一个钟表,很精致,很和谐,这么和谐的东西不可能自发或自然产生,一定是有什么东西造的,这样就可以推论出钟表的创造者,钟表匠。所以,自然这么和谐,也不会是自己产生的,所以一定有一个上帝存在。

这种机械论思想认为事物都是被另一个事物推动的,推动的事物又是被另一个事物推动的,不断地受推动、推动,推动系里总有一个最后的推动,否则就是无限循环,所以一定有一个第一推动力。牛顿就用了第一推动力,这个第一推动力就是上帝(亚里士多德是最早提出第一推动的)。 所以上帝和牛顿分了工,上帝管自然的创造,牛顿管自然的运行,上帝一次性创造了自然然后把它交给牛顿,让世界按牛顿力学运行

自然神论把上帝放在太上皇的位置,把它架空。自然神论以后荷兰又出现一名“泛神论”者斯宾诺莎,他把上帝等同于自然,他认为我们何必还要这个上帝,干脆上帝就是自然,自然就是上帝,所以他叫“泛神论”,万事万物,一草一木处处透露出神性,因此上帝就是自然,上帝的理性就表现为自然的规律,因此我们对自然的研究就是对上帝的研究,因此把上帝等同于自然。

正是经过自然神论和泛神论这两个环节以后,到18世纪以后法国启蒙运动崛起了一大批无神论者,他们是这两种宗教的自然结果。

18世纪法国人非常激进、机智、同时浅薄。法国人很时髦,但不深刻。法国的宗教批判者、启蒙思想家也同样胆大,只有他们公开树立起无神论的大旗,在此之前自然神论、泛神论都不敢反对上帝,他们名义上承认上帝的功劳,但无神论彻底否认上帝。

伏尔泰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他名义上虽不是一个无神论者,但骨子里却是,伏尔泰解释宗教的产生,他说:“宗教就是第一个傻子遇到第一个骗子,于是宗教就产生了。”

然后梅耶、赫尔巴赫等人说:“宗教都是由那些别有用心的人杜撰出来,然后被江湖术士加以宣传,被统治者加以利用,然后被愚昧的老百姓加以相信。”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不同意伏尔泰的说法:“基督教这种千百年来无数人为之生为之死的宗教,岂是欺骗二字可以概括。”从这句话不难看出黑格尔对伏尔泰的看法,伏尔泰是一个伟大的人物,但是他的思想太肤浅,他的说法恰恰说明他们在历史这个骗子面前充当了一回傻子。

所以经过启蒙运动,基督教并没有被摧毁,无神论在很大程度上成为法国人的一种时髦玩意儿。在18世纪,无神论是贵族的。贵族们、知识精英们相信无神论,老百姓相信宗教。

既然自然神论把上帝赶到自然之外,泛神论又把上帝等同于自然本身,所以无神论干脆把上帝同时从自然之外和自然之中赶出去,所以他们宣布没有上帝,上帝死了,上帝是假的,骗人的,只有自然没有上帝,只有理性没有奇迹。

德国哲学家尼采(Nietzsche)的认为,欧洲几千年来的思想被基督教义所束缚,人的价值及其一切都寄托于上帝,人的心灵受到约束、人的本能受到压抑,而要使人获得自由,必须杀死上帝。

康德说“有两种东西使我们感动,那就是头顶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 头顶的星空是指大自的规律,和谐,美丽。而心中的道德是人求善的动力与情感的支柱,是内心向善的深切信仰。 康德认为,科学研究自然界,解决我们物质世界的问题,宗教成为我们道德情感的寄托所,解决我们的心灵和情感的问题。在科学的前沿之外,永远是一片无限的领域,科学永远只能是有限的,这片无限的领域向我们索要的可能不是科学理性,而是一种信仰,一种信念,一种情感、道德。所以有形世界的事情交给科学解决,无形世界的、精神世界的问题交给交给哲学、交给宗教信仰。

神话

神话是由集体口头创作,表现对超能力的崇拜、斗争及对理想追求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属民间文学的范畴,具有较高的哲学性、艺术性。千百年来一直是文人墨客与民间艺人进行创作的不朽源泉,对后世影响深远。是由远古时代的人类开始思考与探索自然并结合自己的想象力所产生的。宗教在发展过程中也会吸收神话人物与事件而形成的自己传说,也就是宗教神话,本质上都是一种精神寄托和终极关怀。神话有创世神话、自然神话、英雄神话等形式。

宗教与神学

宗教由于人对自然的未知探索,以及表达人渴望不灭解脱的追求,进而相信现实世界之外存在着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或实体,使人对之产生敬畏及崇拜,从而引申出信仰认知及仪式活动体系。

宗教religion一由religio而来,religio一语,最原始之意义是指对超自然事物之畏怖、不安等感情而言,其后则有成为感情对象的超自然之事物,及成为感情外在表现的仪礼之意,由之更进而指团体性与组织性之信仰、教义、仪礼之体系。亦即人类对具有超人威力之神秘力量或现象赋予意义,视之为绝对理想之主体,并生起畏怖、神圣、信赖、归依、尊崇之念,进而实行祭祀、祈祷、礼拜等之仪礼,将戒律、信条等列为日常生活之规范,以期安心立命及向上发展完美之人格。依据信仰对象之不同,宗教可分为多神教(polytheism)、一神教(monotheism)、泛神论(pantheism,又称万有神教)。

神学是关于宗教信仰观、宗教经典的、具有思辨性的诸多理论。主要研究包括:圣经论(Bibliology)、神论(Theology)、人性论(Anthropology)、罪论(Harmatiology)、教会论(Ecclesiology)、天使论(Angelology)、末世论(Eschatology)、目的论(Teleology)等,以及在生活、传播方面的实践。由于纷繁的神学知识及推理思想,未来之神学就更须寄赖寓言、比喻、及故事之意义,一方面更接近实证主义者,成为一种叙述式神学,但在另一方面,释经学问题及科学哲学将继续向神学挑战。

宗教有至少两个主要部分,一个是它的宗教理论,一个是它的宗教仪式,二者缺一不可。一般人(教徒)注重的是宗教中的仪式部分,以及理论中的伦理规范部分,而很少真的去研究它的理论(比如说佛教中的佛学和禅宗以及基督教中的神学),就像是大多数人有科学常识(其实说他们有科学常识都不太准确,他们只是知道应该怎么做罢了),而无科学素养那样。一个宗教理论无疑有两部分,对于经验(后天)问题的论断以及对于先天问题的论断。其中前者和科学相关而后者和哲学相关(或者直接说就是哲学问题)。

哲学

哲学研究整个世界一切事物、现象的共同本质和普遍的规律,如世界的本原、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世界的基本状态等。哲学从意识和物质、经验和理性的不同理解,形成唯物和唯心两大派系,展现思维的不同维度。哲学Philosophy的词源是希腊文Philosophia,philein指爱和追求,sophia指智慧,Philosophia是“爱智慧”之意。哲学的研究范畴是对世界本质的解释,具有一般方法论的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接受者的世界观。哲学的重要作用或实践在于提供一种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或方向的指引。

亚里士多德 在《 形而上学 》中说:求知是所有人的本性。人都是由于惊奇而开始哲学思维的,一开始是对身边不解的东西感到惊奇,继而逐步前进,而对更重大的事情发生疑问,例如关于月相的变化,关于太阳和星辰 的变化,以及关于万物的生成。一个感到困惑和惊奇的人,便自觉其无知。

陈修斋先生晚年写了一本书:《哲学无定论》,哲学研究的问题是没有定论的,不是因为今天我们知识的局限性而没有定论的,而是哲学问题本身永远不可能有定论。

哲学就是对大家觉得天经地义、就是这样的观念的怀疑和批判,哲学首先是一种意识而不是现成的答案,现成的答案是教条。

在物质匮乏的年代,战火不断,民不聊生,哲学会转向政治探索型方面发展。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纷纷著书立说,寻求在乱世中的立国之本、生存之道。这就是哲学的深入发展,我们可以称之为""饥饿哲学"",或者理解为绝路逢生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一种""饥饿哲学"",其本质也是为政治服务的。

在生活富足的年代,人们解决了基本的衣食住行问题后,需要寻求最佳的死生之道,思想世界获得了很大的发展空间,这时人们思考的哲学范围比较大,包括了诸多方面,形式也比较多样,我们称之为"富足哲学"。

艺术

艺术是一种通过捕捉与挖掘、感受与分析、整合与运用(形体的组合过程、生物的生命过程、故事的发展过程)、通过感受(看、听、嗅、触碰)得到的形式展示出来的、比现实有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是人对美的一种追求、对体验的一种表达。

艺术有造型艺术(绘画、雕塑、建筑、书法)、表演艺术(音乐、舞蹈、曲艺)、综合艺术(戏剧、戏曲、影视)、语言艺术(文学)等形式。

科学

科学建立在实践基础上,是经过实践检验和严密逻辑论证的系统化和公式化了的公认的普遍真理或普遍定理知识。一般认为科学应具有理性客观、可证伪(可用来证伪)、普遍必然性等特征。

经典的科学方法有两大类,即实验方法和理性方法,具体来说主要就是归纳法和演绎法。经验科学来源于观察和实验,把大量的原始记录归并为很少的定律定理,形成秩序井然的知识体系,这就是经验科学形成的过程。应用一般陈述(或公理定律定理原理)导出特殊陈述或从一种陈述导出另一种陈述的方法。在演绎论证中,普遍性结论是依据,而个别性结论是论点。

由科学的定义我们知道,它是寻找信息解决问题的方法,故科学只能解决有客观现实基础的问题。而诸如道德、价值判断、社会取向、个人态度这些问题是无法用科学方法加以解决的,可为了追求精神世界而无视科学也是万万不能的。同时,科学也受到人们从自然现象中探寻本质的能力的限制。例如关于宇宙起源和演化的问题,进化论相对神创论好像高出一筹,但地球和生命的演化,由不和谐到相当和谐,这个方向性的问题进化论也无法回答。另外,在心灵和情感层面,当一个人精神脆弱的时候,需要一个支撑,这个支撑是科学无法提供的。

科学站在了一个较高的认知层面,但我们的需要是多元的,在科学之外,哲学、宗教、艺术不可或缺。

科学与哲学

由黑格尔的辩证发展观可知,人类的认识是一个否定之否定、阶梯式上升的过程。是一个模糊到部分确定、一个不断解惑的过程。

自然科学往往对研究对象已经有了确定性的知识,确定性的答案,而且这种答案一旦形成往往就变成亘古不变的真理,如牛顿的经典力学(虽然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挑战了牛顿的经典力学,但其在局部范围内仍然有效。同样的,相对论也有其局限性,也有其一定范围应用的有效性)。

宇宙、自然、人类自身,其复杂性是难以想像的,确定性的知识永远只是冰山一角。

哲学研究的问题就是那些永远说不清道不明的问题,也就是说真正的哲学问题就是“形而上学”的问题。哲学如果解释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就不是哲学,因为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有各种具体的学科来解释。

英国哲学家罗素的《西方哲学史》认为哲学乃是某种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的东西。它和神学一样,包含着人类对于那些迄今仍为科学知识所不能肯定之事物的思考;它又像科学一样是诉之于人类的理性而不是诉之于权威的,不论是传统的权威还是启示的权威。一切确切的知识(罗素认为)都属于科学;一切涉及超乎确切知识之外的教条都属于神学。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还有一片受到双方攻击的无人之域,这片无人之域就是哲学。

哲学是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的。哲学与神学所关注的对象是相同的,都是仍不能为人类确切知识所能肯定或否定的事物。哲学问题是没有一个确定性答案的。

哲学与科学的相同之处在于:他们的研究方法是相同的,都运用理性,而不是像神学那样诉之于权威、信仰。

一切正确的知识都属于科学,一切涉及超出确切知识之外的教条都属于神学。但是介于科学与神学之间,还有一片受到双方攻击的无人之域,这片无人之域就是哲学。

哲学研究的问题是科学不能给出答案的。所以科学认为哲学研究的是无聊的问题,这种观念尤其是在工业革命之后,在科学理性无限膨胀以后,特别是在今天,尤其明显,以至于在当今,哲学无可挽救的没落了,因为这个时代是唯科学主义,科学认为一切东西都要拿到实验室里来验证,哲学研究的问题是无法拿到实验室里来验证的,所以是无聊的问题。

人除了要研究那些可以验证的知识以外,人永远会追求一些永无答案的问题,这才是人之为人的根本。这就是西方的浮士德精神,永不满足,永远再追问某种东西,这个东西可能永远不能达到,但是在追求他的过程中,人在身后留下了一排歪歪曲曲的脚印,这排脚印就是人类的历史,就是人类的文明,所以人就是在追求一个一个彩色的海市蜃楼的情况下走出原始森林的。

这种精神就是哲学所追求的,哲学就是对超经验的东西的追求,这也导致了很多科学史上的革命。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发现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出于哲学的思考,而不是出于科学的思考。

哲学就是要把你给弄糊涂,让你有批判的意识和怀疑精神,你过去认为就是这样答案的东西,现在觉得未必就是这样的答案,于是有了批判意识,怀疑精神,则开始有了哲学的慧根。

科学与宗教

宗教和科学的分歧主要在经验问题上。所谓经验问题,是指那些可以通过经验或者是观察来解决的问题,比如说物种的起源,基督教就给出了一个和现代的进化生物学不相同的理论,再比如说地球的年龄,宗教和地球给出的答案也是不同的。对比宗教和科学,可以发现宗教一开始也是试图对世界上的各种现象做出解释。

宗教最大的问题不在于其中关于经验世界的理论大多数是错的或者是不被认可的,而恰恰正是在于它借助了超自然力。科学是不借助超自然力、不借助科学的(当然,宇宙起源的大爆炸好像有点例外)。

宗教和科学都可以基于“信”,相信科学真理、相信科学权威,相信上帝、相信圣经。但两者的“信”却有根本的不同。

科学的“信”是有实践理性上的依据的,而宗教的信往往是基于认知偏误。以宗教中的超自然力为例,大多数传教者都只会宣传某某信了我们这个,获得了什么什么,或者什么病好了,而不会同时作出统计学上的比较分析。

科学信的只是方法论,而宗教信的,是内容本身。波普尔说“人类所掌握的一切知识都不过是推测和假想”,但他也提到了“实用主义可以看作是科学方法论的一个标准”。排开理论物理学这种研究世界本质的学科不谈,大多数科学都有着很强的应用目的,因此,实践上的有效性也就称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至于宗教中的预测,我可以这样说:虽然A宗教给出了一个这样的理论,但是我也可以假想一种B宗教理论,给出来的预测是完全相反的。而在不考虑科学方法的情况下,A宗教和B宗教给出的预测是同等无价值的。因此我相信它和相信它的反面,在期望上是没有区别的,因此,宗教理论本身是无源的。

然而,很多教徒会对于宗教信仰的无源性做出反驳。事实上也是这样,宗教条例是有源的,比如说其中关于伦理学的规定,就有着实践上的理由,一个允许无故杀人的社会和一个不允许这样做的社会在稳定性上就有区别。同理,穆斯林不吃猪肉(或者说,相信“猪肉有害”这个事实判断)也很有可能有实践上的理由(穆斯林为什么不吃猪肉?),甚至我们可以认为这种理由已经强到了一个进化论的层面上:不这样做的民族在和外族抗争的过程中被干掉了。然而我们必须注意,当一些基本的条例被写进宗教经典中的时候,我们得出这个条例的方式依赖的就是一种前科学的方式。然而宗教最后却抛弃了这种方式,变为了对于教条本身的恪守。大概这就是两者在处理经验问题上的区别了。

至于超自然力,科学几乎不使用超自然力,除非遇到了无法解决的问题。但是宗教呢?记得也有神学家说过类似的话:不要一遇到问题就将解决方法诉诸上帝,上帝不是这样用的。但是毫无疑问,宗教里面有很多用到了超自然力的地方,比如说末日审判、天堂地狱等等。这些部分虽然不是直接影响人类的经验知识,但却影响了人类的伦理行为,甚至有这样一种观点:就算宗教本身是错的,宗教也是好的,因为受到神的约束的社会比起不受约束的社会更为稳定,因此,采用宗教作为统治纲领也有着实践上的适当理由。当然,过于发达的科学和魔法无异,除了顶端的研究人员,就算是生产者,也未必能够理解自己实际上在做什么。

不得不承认,在现代社会中,人们接受科学知识,仅仅是因为科学家们说它是对的,我们很少能有自己去实验验证的能力和机会,就算有,繁忙的工作也会让我们无暇顾及这些方面。相对地,这种专家构成的权威状况,就和当初的大主教们主导宗教话语权类似,虽然科学家本身的知识是依赖于一整套体系得出的,但是对于普通人来说,信科学和信宗教,或许其实没有太大的区别:既然是权威说的,那我就姑且信了吧。这也正是为什么伪科学的东西能够在某些情况下忽然大行其道的原因。对于二手知识,人们的认知方式是很难有系统性的提升途径的。就算科学内部构建了专门的评议体系,一个普通的个人却没有这样的能力。一方面自然是文献阅读能力了,其次则是数据库的接入权限问题。再考虑到实际上每个人的时间经历有限,如果有人乐意,完全可以花足够多的钱操纵媒体,让人相信(至少相信一段时间)相对论或者量子力学中有着及其严重的问题,或者让人相信歌德巴赫猜想已经证明出来了,或者,费马大定理的证明实际上是错的。至于辟谣,大概就会像现在的辐射有害论一样,这么多年过去了,还是有人相信这个。就算科学再发展,人们和过去的认知模式依旧有着非同一般的相似点,尤其是在接受无关专业的二手资讯的时候。而这一点是科学本身救不了我们的,这也是为什么我说人们在信科学的原因。

哲学和宗教

宗教中的神学部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都是哲学领域中很重要的话题,比如说上帝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如何解释恶的存在,等等等等。就连康德这样的大哲学家,为了解释道德问题,都不得不求助于上帝。所以宗教中的很多概念,尤其是天堂地狱(或者轮回)和上帝的概念,在哲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即便现在不是那么的重要,它们在哲学史上也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毕竟在整个中世纪期间,哲学就是宗教的婢女。而在中国也差不过,如果将中国视作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的话,那么儒教的思想毫无疑问也是一直服务于统治者的。(当然,儒教不是宗教。)

总而言之,宗教中那一部分牵扯到本体论、道德和价值判断的理论,本身就是哲学的一部分。比如说安瑟伦的本体论论证,及其之后的若干个加强版,甚至包括哥德尔也做过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论证。虽然康德从一开始就反对本体论论证,但是毫无疑问这个东西为生活添加了不少乐趣啊。

宗教和哲学最大的区别在于,宗教强调信 (believing),而哲学强调澄清(clarification)和证成(justification)。当然,不可否认很多神学家,比如说奥古斯丁、安瑟伦、阿奎那同时都是杰出的哲学家,但是大部分神学家走得似乎都离哲学远了一点,就像不是所有研究经验问题的都是科学那样,不是所有研究先验问题的都是哲学。神学和哲学的区别,大概有点像是中医和化学的区别,神学预设了一些本体的东西,并且和现在所谓的正统不太契合。也就是说,神学和哲学研究相似或者相同的问题,但是采用了不同的手段。

综合比较

神话、哲学、宗教、科学、艺术都是人类运用理性与感性对自然、自身、宇宙认识和理解的探索,它们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不可或缺。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