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

  1. 易,上日下月(有说易为日月之象),上阳下阴,太极图即是一个阴阳鱼的图形;
  2.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是天地万物之象);
  3. 由卦演象,由象说理;
  4. 《易》最初用于占筮,经过发展,逐步具有哲学的概念(五经之首,大道之源);中国早期社会由于生产力低下,科学落后,先民对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等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当遭受意外的天灾人祸后,就萌发出借助于神意预知横祸或自己行为会带来何种后果的需求,以达到趋利避害。基于此,在长期的实践中发明了种种沟通人神的预测方法,其中最能体现神意的《周易》就是在这种条件下产生的。
    1. 《连山易》,伏羲时代,以“艮卦”始,象征“山之出云,连绵不绝”;
    2. 《归藏易》,黄帝时代,以“坤卦”始,象征“万物莫不归藏于其中”;
    3. 《周易》,周朝时代,以“乾卦”始;
  5. 三易:象、数、理;
  6. 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皆言理,独《易》兼言数;是二进制记数的一种体现。
  7. 《周易》三大原则:简易,变易,不易;
    1. 《易》经:本文的部分,卦+卦辞+爻辞;
    2. 《易》传:解说的部分;
  8. 《周易》卜筮的一些方法:
    1. 蓍草占卜法,50根;
    2. 铜钱占卜法,3枚;
    3. 太极丸法,三颗类色子;
    4. 梅花易数占卜法;
  9. 周易的两大派系
    1. 义理派:哲学理论;
    2. 象数派:占筮的方法和功能;
  10. 《周易》的创始者:伏羲;
    《周易》的变革者:周文王;
    《周易》的修订者:孔子;
  11. 周朝流行凡事都要占卜问吉凶,文王拘而演八卦;殷商时期,主要是用龟甲或牛肩胛骨卜筮,用火在龟壳上灼出裂纹以判断吉凶,而文王在狱中也无法建立一个圭表或观象台,所以他用蓍草卜筮;
  12. 根据后来的《河图》、《洛书》的理论,排列出包含天干、地支、阴阳、五行及人伦理论的新内容体系;
  13. 形而上道,形而下器;
  14. 《洛书》是对数的说明;
  15. 周易六十四卦的排列顺序有多种,如“今传本”卦序、京房易传的八宫卦序、邵氏易卦序、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周易卦序等。
  16. 《易传》亦称《十翼》,是孔子对《周易》的解释。共十篇:《彖上》、《彖下》、 《象上》、《象下》、《文言》、《系辞上》、 《系辞下》、《说卦》、《杂卦》、《序卦》 。
    1. 《彖》说明《易经》各卦之义,专门解释卦名、卦象、卦辞,而不涉及爻辞;
    2. 《象》说明《易经》各卦的卦象、爻象;
    3. 《文言》专门解释乾坤两卦卦义;
    4. 《系辞》通论《周易》原理;
    5. 《说卦》解释八卦性质、方位和象征意义;
    6. 《序卦》说明六十四排列次序;
    7. 《杂卦》说明各卦之间错综关系。
  17. "不读《易》不可为将相"---唐 虞世南
  18. 《易经》的思想智慧已经渗透到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它的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无论孔孟之道,老庄学说,还是《孙子兵法》,抑或是《黄帝内经》,《神龙易学》,无不和《易经》有着密切的联系。

八卦

卦名 性情 自然 卦象 方位 家族 二进制  
乾三连
▅▅▅▅▅   
▅▅▅▅▅      
▅▅▅▅▅       
西北 111  
兑上缺 一阴于二阳之上
▅▅ ▅▅
▅▅▅▅▅
▅▅▅▅▅
  
少女 西 110  
离中虚 一阴丽于二阳之间 丽、文明
▅▅▅▅▅
▅▅ ▅▅
▅▅▅▅▅
  
中女 101  
震仰盂 一阳动于二阴之下
▅▅ ▅▅
▅▅ ▅▅
▅▅▅▅▅
  
长男 100  
巽下断 一阴伏于二阳之下 风、木
▅▅▅▅▅
▅▅▅▅▅
▅▅ ▅▅ 
  
长女 东南 011  
坎中满 一阳陷于二阴之间 陷、险 水、雨、云
▅▅ ▅▅
▅▅▅▅▅
▅▅ ▅▅
  
中男 010  
艮覆碗 一阳止于二阴之上
▅▅▅▅▅
▅▅ ▅▅
▅▅ ▅▅
  
少男 东北 001  
坤六断
▅▅ ▅▅
▅▅ ▅▅
▅▅ ▅▅
西南 000  

先天八卦(伏羲):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

后天八卦(文王):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乾五,兑六,艮七,离八

 

64卦

sn 卦名 拼音 卦象 备注
1 qián 乾为天
2 kūn 坤为地
3 zhūn 水雷屯
4 méng 山水蒙
5 水天需
6 sòng 天水讼
7 shī 地水师
8 水地比
9 小畜 xiǎoxù 风天小畜
10 天泽履
11 tài 地天泰
12 天地否
13 同人 tóngrén 天火同人
14 大有 dàyǒu 火天大有
15 qiān 地山谦
16 雷地豫
17 suí 泽雷随
18 山风蛊
19 lín 地泽临
20 guān 风地观
21 噬嗑 shìkē 火雷噬嗑
22 山火贲
23 山地剥
24 地雷复
25 无妄 wúwàng 天雷旡妄
26 大畜 dàxù 山天大畜
27 山雷颐
28 大过 dàguò 泽风大过
29 kǎn 坎为水
30 离为火
31 xián 泽山咸
32 héng 雷风恒
33 dùn 天山遯
34 大壮 dàzhuàng 雷天大壮
35 jìn 火地晋
36 明夷 míngyí 地火明夷
37 家人 jiārén 风火家人
38 kuí 火泽睽
39 jiǎn 水山蹇
40 xìe 雷水解
41 sǔn 山泽损
42 风雷益
43 guài 泽天夬
44 gòu 天风姤
45 cuì 泽地萃
46 shēng 地风升
47 kùn 泽水困
48 jǐng 水风井
49 泽火革
50 dǐng 火风鼎
51 zhèn 震为雷
52 gèn 艮为山
53 jiàn 风山渐
54 归妹 guīmèi 雷泽归妹
55 fēng 雷火丰
56 火山旅
57 xùn 巽为风
58 duì 兑为泽
59 huàn 风水涣
60 jiē 水泽节
61 中孚 zhōngfú 风泽中孚
62 小过 xiǎoguò 雷山小过
63 既济 jìjì 水火既济
64 未济 wèijì 火水未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