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五经 Four Books and Five Classics,四书之名始于宋朝,五经之名始于汉武帝。
四书 《论语》、《孟子》分别是孔子、孟子及其学生的言论集, 《大学》、《中庸》则是《礼记》中的两篇。南宋著名学者朱熹(1130.9.15—1200.4.23)把《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这四部书编在一起。因为它们分别出于早期儒家的四位代表性人物孔子、曾参、子思、孟子,所以称为 “四子书”,简称即为“四书”。《大学》、《中庸》则是《礼记》中的两篇。
大学 本是《礼记》四十九篇中的第四十二篇。《大学》是孔子讲授“初学入德之门”的要籍,经曾子整理成文;
中庸 原是《礼记》中的一篇。全篇以“中庸”作为最高的道德准则和修身做人的道理。在南宋前从未单独刊印,一般认为它出于孔子的孙子子思(前483年-前402年)之手;《中庸》是“孔门传授心法”之书,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笔之子书,以授孟子”的。
论语 《论语》是记载孔子(前551年——前479年)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学生所记录整理。
孟子 《孟子》是记载孟子(约前372-前289年)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
   
五经 五经之名始于汉武帝。武帝在长安举办太学(建武五年十月(公元29年)。太学是中国古代最高学府,以儒家五经为主要教材,不学习其他各家学说。
诗经 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周代诗歌305篇。原称“诗”或“诗三百”,汉代儒生始称《诗经》。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可分成风、雅、颂类。
尚书 意为“上古之书”,是中国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作品的汇编。春秋战国时称《书》,到了汉代,才改称《尚书》。儒家尊之为经典,故又称《书经》。
礼记 礼记》通常包括三礼,即《仪礼》《周礼》《礼记》。《周礼》是讲周朝官制的,《仪礼》是讲各种典礼节仪的(如冠、婚、丧、祭等具体仪式),《礼记》是孔子学生以及后人传习《礼经》的记录,内容有关礼的性质、意义和作用。
周易 通过卜卦来启示天道,地道,人道的变化规律。如果从本质上来讲,《易经》是一本关于“卜筮”之书。“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
春秋 是鲁国的编年史,它以鲁国十二公为序,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迄于鲁哀公十四年(前48)记载了二百四十二年间的历史。《春秋》由于文字过于简略通常与解释《春秋》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分别合刊。
   
科举考试 科举制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1300年。
八股文 明清科举考试的一种文体

科举考试 八股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