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 1st 开篇:教育的意义和重要性 | 宋儒王应麟,字伯厚(1223-1296年)进士,作《三字经》,以课家塾.《三字经》成文于南宋末年,直到元朝才开始流通,真正流传开来已经是明清时期的事情了。原本的历史部分只截至到宋朝为止,随着历史的发展,各朝代都有人对《三字经》不断地加以补充 |
2 |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 2nd 教育之道的三个原则; | |
3 |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 性相近:性情;习相远:习染;苟:假如; | |
4 |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 义方:做人应该遵守的规章法度; | |
5 |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 在《三字经》之前,几乎所有的蒙学读物都是四言的 | |
6 |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 ||
7 |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 义:道理; | |
8 |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 ||
9 |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 黄香,东汉时人;当执:应当做到; | |
10 |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 孔融,东汉末人;弟:通“悌”,敬爱兄长; | |
11 |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 认识数目,理解道理; | |
The 3rd part 介绍中国文化基础知识;内容从一到十按数字顺序编排. |
|||
12 |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 ||
13 |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 六经: | |
14 |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 才:基本的东西;纲:事物的主体;义:法度; | 后世将《周礼》除去,称“五经”. |
15 |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 1 《诗经》:第一部诗歌总集; | |
16 |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 应:对应; | 2 《书经》也叫《尚书》,是中国第一部历史文献;尚有上、上古时代的意思,书是文献汇编 |
17 |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 本:根源,天一生水,一对应水; | |
18 | 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 3 《易经》是中国第一部经典,后世的诸子百家、一切学问都根源于此;是中国最早研究天文、自然的科学著作,三易所画八卦的位置不同.太阳和月亮之间的关系就是易.简易、变易、不易是其三个基本原理; | |
19 | 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 梁:粟、禾;菽:大豆;黍:较粘的比小米大的黄米,较粳的叫稷;五谷,很古时候的北方是没有稻的; | |
20 | 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 ||
21 |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 | 具:具备; | |
22 | 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 | 匏:葫芦;土:陶土的乐器,如埙;革:如鼓;石:玉制的,如磬;丝:通过丝弦发声的,如琴瑟; | |
23 |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 | 身:自身; | 4 《礼记》是中国第一部文化资料汇编; |
24 | 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 伦:次序、辈份; | 5 《周礼》是中国第一部组织管理与典章制度专著; |
25 |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 | 父慈子孝、夫和妇从、兄友弟恭; | |
26 | 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 朋谊友信、君敬臣忠; | 6 《春秋》是中国第一部编年史. |
27 | 此十义,人所同. | 义:行为准则; | |
The 4th part 介绍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典籍(四书、五经和诸子百家)以及读书求学应该遵守的次第. |
第4、5部分(中国通史纲)是三字经的中心 | ||
28 | 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名句读. | 训诂:解释词义; | |
29 |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 四书 | |
30 |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 1《论语》,与《孟子》都是事例 | |
31 | 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 孟子-孔子165年,-子思近100 | 2《孟子》,孔、孟一个演仁,一个演义 |
32 | 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 | 曾子传子思,子思著《中庸》 | 3 《中庸》谈理,相当于认识论; |
33 | 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 孔子传曾子,曾子著《大学》 | 4 《大学》谈法,相当于方法论; |
34 | 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 | 《孝经》是曾子问孝,孔子回答,曾子退而与弟子们讨论,整理而成 | |
35 | 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 六经:《诗经》、《书经》、《易经》《礼记》、《周礼》、《春秋》 | |
36 | 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 | 中国的《易经》本有三种:《连山易》(夏易)《归藏易》(商易)《周易》 | |
37 | 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 | 尚书的六种文本:典、谟、训、诰、誓、命; | |
38 | 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 | 《周礼》叙述了周代的政治制度.周公指文王第四子; | |
39 | 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 | 西汉戴德、戴圣;礼记:礼仪论著; | |
40 | 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 | ||
41 | 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 | 指诗的精神,孔子编春秋的历史背景:诸侯争霸,周天子名存实亡;《春秋》:记述了鲁国12公242年历史,1万8千字,只有标题式的大事记,没有具体内容。后人做传,解释《春秋》;春秋笔法:如甲弑乙;乙讨甲;东周分二段,因《春秋》; | |
42 | 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 | 春秋三传:公羊高\左丘明\谷梁赤 | |
43 | 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 | 子:子书,古代思想家的著作。《四库全书.子部.总叙》“自六经以外立说者,皆子书也。"撮:摘取; | |
44 | 五子者,有荀杨,文中子,及老庄. | 杨雄(公元前58-公元18年) | 文中子王通.隋朝龙门人, |
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 | 老子,春秋末期,与孔子同时代 | ||
45 | 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 | The 5th part:“中国通史纲要” | |
46 | 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 | 唐尧虞舜; | |
47 | 夏有禹,商有汤,周武王,称三王. | ||
48 | 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 | ||
49 | 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 | ||
50 | 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 ||
51 | 周辙东,王纲堕,逞干戈,尚游说. | 迁都洛阳,史称东周;原来的许多制度、规矩没有了,国君没了号召力,诸侯之间的纠纷由霸主而不是周一辈子来仲裁; | |
52 | 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 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 秦+楚+齐+燕+韩+魏、赵+一些小国 |
53 | 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 | 秦皇焚书焚的是六国史籍,不希望六国的百姓记得过去的事情,占卜、种树、医学的书是不焚的;坑儒大多是骗他的方士;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所以他被称为始皇; | |
54 | 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 | 高祖:刘邦; | 孝平:-1至5年在位,莽拥立,且是其岳父,后被毒死; |
55 | 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 | 光武帝,刘秀;当时反王莽的有三支力量:绿林、赤眉和刘秀兄弟(南阳豪强) | 220年,曹操子曹丕废黜了汉献帝; |
56 | 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 | 鼎:喻统治政权; | 迄:止于; |
57 | 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 | 420-589 | |
58 | 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 | 534年北魏分裂; | 西魏后被宇文氏取代,国号周;东魏后被高氏取代,国号齐; |
59 | 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 | 北周最后一个皇帝,宣帝其位被其岳父杨帝篡夺; | 迨:等到;一:统一;土宇:天下;再传:第三代;统绪:皇位的传承; |
60 | 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 | 高祖李渊 | |
61 | 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 | 说唐朝20位皇帝,一说22;三百载是取整数,实为290年; | 907年,朱温篡位;初为黄巢手下的一员战将,后变节; |
62 | 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 | ||
63 | 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 | 南宋北宋18个皇帝; | |
version to start | version2(mp3、钱文忠解读版) | version3(三字经讲纪) | |
64 | 元灭金,绝宋世.舆图广,超前代. | 辽与金,帝号纷.迨灭辽,宋犹存. | 辽与金,皆称帝.元灭金,绝宋世 |
65 | 九十年,国祚废,太祖兴,国大明. | 至元兴,金绪歇.有宋世,一同灭. | 莅中国,兼戎狄.九十年,国祚废. |
66 | 号洪武,都金陵,迨成祖,迁燕京. | 并中国,兼戎狄.九十年,国祚废. | 太祖兴,国大明.号洪武,都金陵. |
67 | 十六世,至崇祯,权阉肆,寇如林. | 明太祖,久亲师.传建文,方四祀. | 迨成祖,迁燕京,十六世,至崇祯. |
太祖:朱元璋,即长子早逝;建文帝(朱元璋的孙子)仅在位四年即被其叔父燕王朱棣篡位,即明成祖,国号永乐; | |||
68 | 李闯出,神器焚, | 迁北京,永乐嗣.迨崇祯,煤山逝. | 权阉肆,寇如林,李闯出,神器焚. |
69 | 清太祖,膺景命,靖四方,克大定. | 清太祖,膺景命,靖四方,克大定. | 清太祖,膺景命,靖四方,克大定. |
70 | 由康雍,历乾嘉,民安富,治绩夸. | 至世祖,乃大同.十二世,清祚终. | 廿四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 |
71 | 道咸间,变乱起,始英法,扰都鄙. | 读史者,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 | 读史者,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 |
72 | 同光後,宣统弱,传九帝,满清殁. | 考:考查;实录:每个朝代为皇帝所编撰; | |
73 | 革命兴,废帝制,立宪法,建民国. | Version 4 | |
74 | 古今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 | 辽兴金,皆夷裔.元灭之,绝宋世. | |
75 | 史虽繁,读有次,史记一,汉书二. | 莅中国,兼戎狄.九十年,返沙碛. | |
76 | 後汉三,国志四,兼证经,参通鉴. | 太祖兴,称大明.纪洪武,都金陵. | |
77 | 读史者,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 | 迨成祖,迁宛平.十六世,至崇祯. | |
version to end | The 6th part 谈勤奋刻苦是接受教育的基础,求学者在读书求学进程中,应该遵守的方法和需要注意的相关问题.还介绍了多个古人苦读求学的故事 |
权阉肆,流寇起.自成入,神器毁. | |
78 | 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 | 清太祖,兴辽东.金之后,受明封. | |
79 | 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 | 至世祖,乃大同.十二世,清祚终. | |
80 | 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 | 凡正史,廿四部.益以清,成廿五. | |
81 | 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 | 心而惟:思考;橐:tuo2;项橐,一神童,有项橐三难孔夫子;西汉路温舒用野生的芦苇抄书;公孙宏削竹简抄书; | 史虽繁,读有次.史记一,汉书二. |
82 | 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 | 头指头发;指汉代孙敬;后指战国苏秦; | 后汉三,国志四.此四史,最精致. |
83 | 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 | 晋朝车胤、孙康; | 先四史,兼证经.参通鉴,约而精. |
84 | 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 | 汉朝朱买臣背着柴火也读书;唐代李密把《汉书》挂在牛角上; | 历代事,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 |
85 | 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 宋苏洵,苏轼的父亲; | 读史者,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 |
86 | 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 | ||
87 | 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 | 灏hao4;魁:第一名;实际是北宋人梁灝23岁中进士,41岁即去世; | Version 5 |
88 | 彼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 | 辽与金,帝号纷.迨灭辽,宋犹存. | |
89 | 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 | 北魏人祖莹;唐代人李泌bi4能对棋赋诗; | 至元兴,金绪歇.有宋世,一同灭. |
90 | 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 | 并中国,兼戎狄.九十年,国祚废. | |
91 | 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 | 东汉蔡邕(曹操挚友)之女;yun4,晋代女诗人; | 明太祖,久亲师.传建文,方四祀. |
92 | 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 | 迁北京,永乐嗣.迨崇祯,煤山逝. | |
93 | 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 | 正字:秘书省中主管文字校正的官员; | 廿二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 |
94 | 彼虽幼,身已仕,尔幼学,勉而致. | 读史书,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 | |
95 | 有为者,亦若是. | ||
96 | 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 | ||
97 | 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 | ||
98 | 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 | 壮:成年;致君:辅佐君王; | |
99 | 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 | ||
100 | 人遗子,金满籝,我教子,唯一经. | 遗:wei4,赠与,送给;籝ying2.竹箱; | 汉代韦贤的故事; |
101 | 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 |